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早熟的“总体战”:二战前德国的军事准备

军事 alvin 11648℃ 1评论

1938年合并奥地利直接带来了2亿美元的黄金和外汇收入、5个师的额外部队以及可资动员的676万人口,1939年最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则使其陆军35个师的武器装备、800辆轻型坦克、450架新型战斗机、庞大的斯柯达兵工厂以及发达的重化工业体系可以直接为德国所用。但事情的不合理之处也恰在于此——按照最理想的情形,德国应当在不引起英法两国警觉的情况下,“闷声大发财”地完成既定的备战计划,并在1941年万事俱备之后再投入实际作战。但因为物力、财力吃紧,希特勒不得不在备战计划最终完成之前,就不定期地将国防军投入到攫取“生存空间”的冒险中,从而引起了英法两国,尤其是英国的警觉。进入1938年,英国的军费预算剧增50%,飞机、汽车、新型航母的建造也开始全面加速。德国最终不得不在1939年就置身全面战争,此时距离其预想的备战完成节点还有18个月。

施佩尔

施佩尔

归根到底,希特勒始终将个人权位的稳固性置于军工生产的最优效能之上。由于不信任陆军领导层中的传统军人,他在布洛姆贝格—弗里奇事件之后始终拒绝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军种间协调和战略规划机构,而是放任三大军种集团彼此倾轧,最后再凭借个人好恶随意做出仲裁。为了争夺有限的生产线、熟练工人、钢铁配额和燃料,陆海军三军争相提出大而无当的扩军计划,竭尽所能给其他军种制造障碍。结果在距离战争爆发仅有12个月的1938年秋天,急需运输车辆的陆军依然被迫每月匀出45万吨钢给海军,以建造2艘根本不可能颠覆英国海上优势的战列舰,直接导致一线部队短缺1万辆卡车。而原本须承担协调工业部门间关系重任的四年计划委员会,则变成了戈林为空军谋取独占性利益的工具。结果,1941年全德军火产能与一年前相比竟毫无增长。直到1942年施佩尔就任军需部长之后,德国的军工生产才真正进入良性运转状态。

希特勒进军苏台德

然而在1939年秋天,希特勒的对手是抱有绥靖心理的英国张伯伦内阁以及因内讧而濒临崩溃的法国政府。他们先是指望依靠波兰把德国拖进长期战争的泥潭,接着又用长达6个月的“假战争”给了希特勒调试军事机器的机会。备战状况难称完美,但决心更坚定的德国人得以将其机动性最强的部队集中到狭窄的法国—比利时前线,突然发力,一战定乾坤。但这台早早消耗完潜能的吞金机器,注定无法承受与地理、人口和资源规模远为广袤的洲级大国对抗带来的重压。1941年冬天,他们将在莫斯科城下学到这昂贵的一课。

文/刘怡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早熟的“总体战”:二战前德国的军事准备

喜欢 (1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就这么大点地方,敢跟整个世界干
    匿名2017-08-29 2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