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结束的故事
毛泽东于1936年12月在延安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其中提到:“被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线路的最后的破产。”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当年被叶剑英截获的张国焘致陈昌浩电报中,有“武力解决中央”的表述。长期以来,对西路军历史的定位基本就是围绕着这两条形成的。直到1991年,新版《毛泽东选集》终于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增加了一条与原文意思并不一致的注释。这条注释明确了,当年西路军乃是遵照中共中央和军委的指示而非张国焘之个人意志行动的。《北上》这部书中讲述的细节也佐证了这一点:张国焘在到达延安后不久,就听取了林育英的建议,不再过问西路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事情了。至于张国焘是否曾给陈昌浩发过表示要用“武力解决中央”的电报,,早在1982年,徐向前在对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人员的谈话中就态度鲜明地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是没有看到过(这封电报)的。”加之前文已经提及,这封“密电”至今未曾浮出水面,因此这一曾经广为流传的说法的真实性,也就很值得质疑了。
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之后,中共中央终于在陕北站稳了脚跟,此时对张国焘的批判也就拉开帷幕了。与此同时,在西路军幸存者集中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兵营里,在陈云、邓发等人的主持下,一场在四方面军内部彻底批判张国焘的斗争也在进行中。经过两次大规模批判的张国焘自觉颜面扫地,希望搬出延安城,后来又听说自己亲手培养的两位四方面军高级干部李特和黄超,被不明不白地杀害于迪化,张就很怕自己步他们的后尘,于是逐渐起了另谋他路的想法。他最终设法离开了延安,投向了国民党,被分配在戴笠手下做事。不过由于无法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戴笠死后,他即遭冷落。1949初,张国焘移居香港,1977年底终老于加拿大的一家老人院。不过,与他留在大陆的“亲密战友”陈昌浩“文革”期间以安眠药自尽相比,如此结局,已经算是得着善终了。
文/马维 来源:经济观察报书评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张国焘是否给陈昌浩发过“武力解决中央”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