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拉开序幕 布放首批国产北斗剖面浮标

科技 rock 15283℃ 1评论

相关链接:

1、何谓Argo?

Argo是英文“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的缩写,即“实时地转海洋学观测阵”,俗称“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如同陆地上的气象站组成的天气预报观测网一样,单个的浮标相当于一个探空气球,而世界大洋上分布广泛的Argo浮标就组成了覆盖全球的实时海洋观测系统。

2、国际Argo计划

国际Argo计划是在1998年由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海洋科学家提出来的,并得到1999年世界海洋观测大会(OceanObs99)的认可。该计划设想用5-10年时间,在全球无冰覆盖的深海大洋中每隔300公里布放一个由卫星跟踪的剖面漂流浮标(即“Argo剖面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个庞大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称“核心Argo”),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地收集全球海洋0-2000m上层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浮标的漂移轨迹等资料,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如飓风、龙卷风、台风、冰暴、洪水和干旱等)给人类造成的威胁。

3、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

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

2000年正式启动的国际Argo计划,在美、日、法、英、德、澳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和团体的共同努力下,已经于2007年10月在全球无冰覆盖的开阔大洋中建成一个由3000多个Argo剖面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称“核心Argo”),用来监测全球0~2000米水深范围内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流,帮助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以及准确预测诸如发生在太平洋的台风和厄尔尼诺等极端天气/海洋事件等。这是人类历史上建成的唯一一个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统,止2012年11月已经累计获得了100万条温、盐度剖面,比过去100年收集的总量还要多得多,且观测资料各国免费共享。这不仅是海洋观测技术的一场革命,更是观测网共建共享、人类和谐共存,体现“划时代”意义的一次伟大实践。目前,国际Argo计划正从“核心Argo”向“全球Argo”(即向季节性冰区、赤道、深海、边缘海和西边界流海域,以及生物地球化学等领域)拓展,最终会建成一个至少由4000个Argo剖面浮标组成的覆盖水域更深厚、涉及领域更宽广、观测时域更长远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

4、中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

中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

中国于2002年正式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部署建设中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截止2015年底,我国已经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布放了约350个Argo剖面浮标,目前仍有130多个在海上正常工作;建立的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能按照国际Argo指导组和Argo资料管理小组的严格要求,独立完成剖面浮标资料的实时/延时质量控制,使我国成为9个有能力向全球Argo资料中心实时上传观测数据的国家之一;从2003年起主动承办了多次国际Argo会议,承担起作为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赢得了国际Argo组织的赞誉,成为国际Argo计划中的重要成员国。中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已经成为全球海洋观测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北斗剖面浮标的推广使用,中国Argo计划将会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海等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拉开序幕 布放首批国产北斗剖面浮标

喜欢 (8)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多放几个把海底情况摸清楚
    匿名2016-10-15 1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