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
按照国际Argo计划和“全球Argo”海洋观测网的建设目标,拟在西太平洋的典型边缘海—南海,水深超过1500米的海盆区域构建一个至少由20个剖面浮标组成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为维持该观测网的长期运行,每年约需补充布放15个浮标),并建立南海Argo区域中心,为本地区提供浮标信息接收与解码、观测资料处理与质量控制,以及衍生数据产品研发与交换共享等,成为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承担起一个Argo成员国和一个区域海洋大国的责任和义务,为南海业务化海洋学和基础研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长期观测资料。南海Argo区域中心和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掌握“以我为主、共同参与、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将由中方负责投资建设,吸收南海周边国家参与,获得的信息、资料有限度共享。
6、“海上丝绸之路”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
在国际Argo计划的框架下,通过构建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积累管理和运行经验,逐步向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源地海域、东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扩展,并适时邀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参与布放浮标和国际Argo事务,最终建成由400多个Argo剖面浮标(主要以北斗剖面浮标为主)组成的覆盖“海上丝绸之路”(或称“两洋一海”)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使之成为“全球Argo”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增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的纽带,进一步促进Argo资料在我国乃至沿线国家业务化预测预报和基础研究中的推广应用,不仅“将南海建设为造福地区各国人民的和平、合作、友谊之海”,还应为沿线各国海洋资源开发、海事安全、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管理和近海工业,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防御自然灾害等肩负起一个海洋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让沿线国家和民众能够真切体验和更多享受到海上丝路建设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