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money开始哄风险偏好,开始有意识集体往下哄赶风险溢价。非标、垃圾债甚至股票。短期内都有可能。因为他们相信央妈短期内硬起来不太容易。中间横着个G20。融资数据跳完了,经济数据又跳。现在和4月份比,几个条件都较弱:通胀、经济增长、信贷,甚至包括境外资金流向,6.24脱欧之后,负利率导致资金短期回流新兴市场的趋势还在延续,共同的一点是收益率和负债成本的倒挂严重,收益率越下,所需杠杆率越高,所需资产就越多,机构越是疯抢,这个玩意最后就看自然力的造化了。
央行不作声,更多要靠交易者自律了,但人性和正反馈这东西就很难说了,一旦先验的目标深入人心后,比方说2.5%(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般都有可能要打过去之后,才会有人害怕,分歧才会出来。
我们今天所处的长期趋势,是所有从业者都没有经历过的,李扬老师说是千年不遇。全球货币金融现在好像航行在百慕大,通胀和通缩一起涨,避险和风险一起涨,但没一样是踏实的。我们能够明确感知到风险,却又不知该如何避险。
我个人感觉,未来(明年)所有资产的波动率一定会显著上升。利率的“大空间、低波动”的时间已经结束,“小空间、高波动”的时间或已经开启,交易的赢家最终拼的不是信仰,拚的其实是谁家的负债端能扛,今天交易者心灵煎熬的程度取决于其负债成本管理能力的大小。因为现在资产的流动性状态全靠信仰在撑。
谢谢。
本文是刘煜辉(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在8月16日上午一个讨论会上的发言 来源:作者博客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金融系统被逼入“绝境”:所有交易者都成为央行的对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