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东亚世界的日本情结

文化 rock 14662℃ 0评论

然而,这种经历在哈日的年轻一代中并不具有。老幼不同世代的亲日情结本来各有自己表达、舒展的空间,并不存在相互融汇、交集的强有力诱因。不过,与香港的哈日族群不同,台湾年轻一辈是在老一代的“恋日”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时至今日,老一代的恋日与年轻人的哈日逐渐迈进互相融合的阶段,这也是《海角七号》能在台湾获得跨世代欢迎的缘由。

换言之,台湾年轻人的哈日情结,不仅仅是一种“流行”现象,而是受老一代文化基因影响的结果。许多台湾老太太包括李登辉夫人至今仍在使用日治时期留下来的“家计簿”,而日本寿司今日仍可以在台湾的菜市场轻易买到,不少年轻人购房後也喜欢在家里特设一间榻榻米日式房,可见台湾文化的底蕴里确实存在挥之不去的日本影子。

这或许就是台大日本研究院院长许介麟,在看完《海角七号》後,感叹“台湾终究逃不了日本文化控制的魔手”的缘由。

四、“冲绳”恋日原乡

在部分台湾老一代之间存在的恋日情结并非台湾社会独有的现象,其实,在“恋日”的情结上,有另一个社会无论是其历史的长度、深度,以及其普遍性、复杂性与台湾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与台湾毗邻的冲绳。

冲绳,原称琉球,在其长达450年的王国历史(1429年至1879年)中,一直是明清二朝的藩属国。1879年,琉球被明治日本吞并,纳入大日本帝国的版图,比甲午战争后归日本的台湾早16年。虽然,当时日本仍未像後来在台湾设立模仿欧美列强殖民统治架构的总督府,而以改土归流式地改称“冲绳县”,但是台湾总督府的统治,实际上仍然是仿照对冲绳统治的模式 。事实上,日本统治台湾後所实施的设立“国语传习所”、在学校实施以禁止方言为目的的罚札制度(在学校如违禁说琉球语会在脖子上被挂上惩罚的牌子) 、禁止传统“陋习”等同化政策、教育体制、规范社会秩序各种新制度等大多沿袭、吸收了冲绳的经验,而1930年代後期至终战期间为配合战时体制而雷厉风行的皇民化运动,则同时在两地实施。

在冲绳,“同化”并非只是单方面从上而下的统治政策,也是民间从下而上寻求与减少受日本人歧视、争取与日本人同等地位的策略选择。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尤其是皇民化时期,台湾也出现过“做日本人”的社会风潮,其源流可追溯至1914年台湾社会菁英积极参与“台湾同化会”的举措。不过,琉球人积极努力“做日本人”的历史更早。当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後,琉球人放弃了抵抗日本统治的幻想,社会菁英开始酝酿“做日本人”的新思想。身为《琉球新报》编辑的着名“言论人”太田朝敷于1900年7月1日在女学校的开校式所发表的演讲中,指出琉球人“做日本人”要彻底,“连打喷嚏的样子”也要学日本人。该言论在《琉球新报》刊登後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并成爲日後冲绳社会向日本同化的指导性思想 。

由於社会菁英长期的呼吁与积极配合,冲绳社会的日本化比台湾更有成效,使琉球人纷纷摇身一变成爲“新日本人”,并参与日本对台湾及其他殖民地的统治。事实上,在台湾供职的警察与低级官员不少来自冲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身分错置”也在《海角七号》重现。在影片中扮演本人的中孝介出身于原属琉球的奄美大岛、毕业于琉球大学,其所创作的音乐也充满边陲南岛的文化特征,然而《海》片中他却吊诡地被塑造成“来自日本的歌手”。至此,冲绳人特殊的身分形象呼之欲出。

尽管冲绳社会向日本同化的进展比台湾来得彻底,但并不意味着冲绳民众在建构自己的“日本人”身分上一帆风顺。战前66年日本社会对冲绳的歧视性统治 ,以及1945年冲绳战役导致1/4人口死亡的惨痛经历,使战後初期的“独立论”异常高涨,整个冲绳社会弥漫着“离日”的氛围 。然而,在进入1950年代後,冲绳社会却在认同的坐标上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转而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复归祖国日本”的社会运动 。

针对此一转变,冲绳本土的学者多从美军大举建设基地、美军对冲绳的“黑暗”统治、日本本土出现和平宪法等新情势,对冲绳社会的“理性”选择作出解释。不过,笔者以爲,这些因素充其量只能解释当时的冲绳社会期待脱离美军的统治,并不能解释爲何视“复归日本”为唯一选项。笔者後来领悟到,在解释此现象时,不能排除认同变迁的因素。事实上,经过了66年向日本的同化过程,“日本人”意识已在冲绳社会扎根,战後初期的“离日”情绪只是因环境变化而出现的短暂反弹现象。透过此一视角,带领复归运动的冲绳左派菁英爲何不选择与社会主义中国结合也就迎刃而解了。

台湾在战后脱离了日本的统治,使老一代的日本情结转爲一种剪不断的“乡愁”。然而,与台湾相异的是,冲绳民众在美国统治时期对日本同样的恋恋乡愁,在1972年实现“复归日本”後全面释放,并转为面对如何与“日本”相处以及重新建构自己的认同方面。笔者於2007年与琉球大学合办的调查,呈现了冲绳人民身分结构的基本轮廓 。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之中四成认爲自己是冲绳人,1/4认爲自己是日本人,另外有三成表示既是冲绳人,也是日本人。

另外,在是否赞成“冲绳独立”的问项上,约六成五的受访者表示,即使可以选择也不赞同冲绳脱离日本,彰显了冲绳的主流民意不愿离开“日本”这个国家框架。另一方面,也有两成受访者认爲“冲绳应该独立”,这一组数字与上述相对较强的本土意识,显示了冲绳社会存在部分离心力的现象。

不过,笔者在分析此一“离心力现象”时曾指出:冲绳民众与“日本”保持距离的姿态,主流部分并非真正对日本的离心,而是作为讨价还价的武器或筹码,要求中央政府用心去理解冲绳人民的思想,改善冲绳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其目的仍然是期待日本视自己为与其他都道府县无异的“日本人”。此一分析,也与同一调查中,近八成的冲绳受访者肯定130年前日本吞并琉球“是好事”,以及过半的受访者认为备受争议的钓鱼台列屿“是日本领土”的结果所彰显的国家认同方向一致 。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东亚世界的日本情结

喜欢 (3)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