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公海舰队:德意志帝国的海上骄傲

军事 sean 16176℃ 1评论

190_140125114533_2

威廉二世的雄心

1888年,带有英国血统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即位,威廉在少年时期便十分热衷于海洋,甚至亲自驾船出游并手绘战列舰草图。他既羡慕英国在海洋上的统治权,又深受马汉制海权思想的影响,相信只有向海外发展才能挤身世界列强行列,于是即位后就将建立强大海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推波助澜的执行者就是1892年担任海军参谋长的提尔比茨,1894年提尔比茨在其著名的《第九号军种备忘录》中指出:“……海军的成功基于制海权的的兴起,木能依赖商业破坏或任何其他手段。交战双方必须摧毁对方才能获得制海权,海战中的战略攻方可自由航行并获得胜利,而战略守方将陷入困难及全无希望的态势,要贯彻战略上的攻势,必须比对方有1/3的装备优势。”基于上述观点,提尔比茨在1897年6月出任海军部长后,说服政府建立一支以英国为假想敌的战列舰队以确保德国的海外利益并提高国际影响力。但事实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提尔比茨发现如果以法俄海军为对手,德国有此能力,但面对以海军为战略重心的英国,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因此提尔比茨在1900年6月20日颁布第二次《德国海军法案》中提出了“风险理论”:“德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以保护海外贸易和殖民地,但德国海军不可能对任何敌人都具有优势,因此德国海军的实力只需使最强的海军要毁灭它时付出极高代价,代价之高将损害其世界海军地位,于是只要想到这种风险,即已产生成慑作用”。提尔比茨将海军变成一种“风险因素”为德国海外利益提供间接保证。

早期的远洋实力

1891年,3艘装有3座炮塔的重型装甲舰下水,此三舰按照旧习惯仍被称为“战列舰”(Linienschiff),它们是德意志海军最初的远洋兵力,分别是:在威廉港皇隶造船厂建造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帝”号(Kurf n rst Friedrich Wilhelm)和由福尔康公司承造的“勃兰登堡”号(B randenburg)、“威森堡”号( Weissenburg)。1892年,基尔的日耳曼造船厂又建造了第四艘同级舰“伏尔特”号(Worth)。这4艘战列舰被称为勃兰登堡级,排水量10013吨,舰长116米,主机为两部蒸汽机,采用双轴推进,螺旋桨叶直径5米,航速约17节。武备为6门260毫米主炮、6门105毫米速射炮及8门88毫米高射炮,以及6具鱼雷发射管,乘员568人。1900至1901年间中国发生义和团运动时,该级战列舰被编成第一战列舰舰队第一分遣队开赴中国,作为八国联军的海上武力。1901年,“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帝”号及“威森堡”号被售予土耳其,分别更名为“海拉丁·巴巴罗萨”号(Haireddin Barbarossa)和“托尔古德·雷斯”号(Torgud Reis),前者于1915年在达达尼尔海峡被英军潜艇击沉。“勃兰登堡”号及“伏尔特”号1915年改属海岸防卫队,1919年退役,后在但泽市解体。

从大帝级(Kaiser class,1911年另一大帝级战列舰开始建造,本级遂改称旧大帝级或弗里德里希三世大帝级)开始,一系列由军方主导设计的新战列舰纷纷下水:“弗里德里希三世大帝”号(KaiserFriedrich III)、“威廉二世大帝”号(Kaiser Wilhelm II)、“威廉大帝”号(Kaiser Wilhelm der Grosse)、“卡尔大帝”号(Kaiser Karl der Grosse)及“巴巴罗萨大帝”号(Kaiser Barbarossa)。本级战列舰长125米、排水量11097吨,主为3部蒸汽机,航速约18节,武备为4240毫米主炮、18门150毫米单管炮、1288毫米高射炮、12门37毫米机炮及6鱼雷发射管。1916年退出舰队序列作为巡舰直至1919年退役,后作为废铁出卖。

大力建设

提尔比茨于1892年被任命为海军指挥部参谋总长,1897年成为海军部长。在他的努力下,至1903年底,德国已建立了支包括19艘战列舰、8艘岸防装甲舰、12重巡洋舰及30艘轻巡洋舰的舰队。其中列舰方面,包括4艘萨克森级(SachsenSS)装甲舰、“奥登堡”号(Oldenburg)甲舰、4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5艘尚未垒峻工的新大帝级战列舰及5艘计划中的威特斯巴赫级战列舰。岸防装甲舰方面I勾8艘齐格弗里德级(Siegfried class)。遂洋舰包括“大帝”号(Kaiser)、“德苦”号(Deutschland)、“奥古斯塔女皇”(Kaiserin Augusta)、5艘维多利亚-易丝级(Victoria Louise class)、“俾蔓大公”号(F ti rst Bismarck)及计卢的“亨利亲王”号(Prinz Heinrich)‘阿达贝特亲王”号(Prinz Adalbert),进入20世纪之后,国际形势更显紧提尔比茨借机说服国会通过更多的预使他得以能够建造更多的战列舰,而鳖洋舰也增为14艘,轻巡洋舰则增为28鱼雷艇更多达96艘。在1906、1908及2年舰队法备忘录通过后,至1917年德意志海军应拥有:41艘战列舰、20<型(战列)巡洋舰、40艘轻巡洋舰;而大型舰艇的服役年限则一律减为20年。1899年起,德国海军又开始一系列新战列舰的建造。第一个项目就是威特斯巴赫级,该级延袭了大帝级之设计。提尔比茨为公海舰队所制定的目标为:必须能在北海发生冲突(暗指英国)时充分发挥其保卫祖国的战斗力。

“威特斯巴赫”号(Wittelsbach) 1900年在威廉港皇家造船厂下水,“威廷”号(Wettin)、“采林根”号(Zahringen)、“士瓦本”号(Schwabon)等在1901年由同一造船厂承造。该级之后最后一艘“梅克伦堡”号( Mecklenburg)则在1901年由福尔康公司建造。该级战列舰排水量1 1774吨,长127米,主机为3部蒸汽机,航速约1 8节,武备则与弗里德里希大帝级相同。乘员683人。威特斯巴赫级至1916年改为训练舰或宿舍舰。除“采林根”号外,共余4艘皆在1921至1922年间解体。

继威特斯巴赫级之后下水的是布劳恩施维格级( Braunschweig),共5艘:“布劳恩施维格”号、“阿尔萨斯”号(Elsas)、“黑森”号(Hessen)、“普鲁士”号(Preusen)及“洛林”号(Lothringen)。布劳恩施维格级战列舰为三烟囱设计,长127.7米,排水量13208吨,3部蒸汽机,航速18.7节,乘员743人,武备为4门280毫米主炮、14门170毫米单管炮、18门88毫米速射炮及6具鱼雷发射管。本级舰服役至1916年,战后继续由魏玛共和国海军使用。除“黑森”号外,其余都在30年代解体。“黑森”号1916年参与日德兰海战,第二次大战期间被改装为靶船,1946年作为战利品交给苏联海军。布劳恩施维格级战列舰为德国海军第一次采用280毫米主炮,当时是德国海军中战力量最强大的主力舰,该级舰所装备的快速装填炮塔自此成为德国海军之标准配备,装置于以后各级战列舰上,直到191 1年,赫尔戈兰级(Helgoland class)战列舰才改为305毫米主炮,最后的巴伐利亚级(Bayern class)则使用380毫米主炮。

1903年至1908年,5般德意志级(Deutschland class)战列舰下水,排水量13191吨、长128米,主机与布劳恩施维格级相同,航速增至19节,乘员人数与武备都与勃兰登堡级相同。“德意志”号1904年由日耳曼造船厂建造,自1906至1912年担任本土舰队旗舰。1916年参与日德兰海战,“汉诺威”号(Hannover) 1905年在威谦港皇家造船厂下水,同样曾参与日德兰海战,1920至1921年进行改装后一直服役至1935年,后作为靶舰,1946年在不莱梅解体。“波默恩”号(Pommern),1905年由福尔康公司建造,1916年6月1日在日德兰海战中被英国驱逐舰发射鱼雷击中而沉没,839人阵亡。“西里西亚”号(Schlesien)在1906年下水,亦参与日德兰海战,1917年改为训练舰,1926至1927年间进行了改装,第二次大战时部署在波罗的海,1945年5月在施威内明德(Swinemunde)遭到轰炸重创后自沉。“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施泰因”号(Schleswig-Holstein),1906年由日耳曼造船厂建造,1916年参加日德兰海战,1917年改为住宿舰,2 0年代担任魏玛共和国海军旗舰。1939年参与但泽市攻防战,1940年参与入侵丹麦,后改为训练舰,1944年12日在哥定根(Gdingen)遭英军轰炸,翌年被苏联俘获。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公海舰队:德意志帝国的海上骄傲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皇帝的大玩具
    ruby2016-03-28 1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