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宗教暴力之谜

文化 sean 11784℃ 0评论

原教旨主义的反应

像凯末尔这样的世俗主义统治者,常常踌躇满志,向欧洲看齐,建设现代化的国家。1928年,伊朗国王礼萨·沙阿·巴列维颁布“着装统一律”:他的士兵们用刺刀扯下妇女的面纱,给当街撕成碎片。1935年,警方奉命朝反对着装法令和平示威的人群开火,面对着伊朗一座最神圣的圣地之一,数以百计手无寸铁的平民被杀害。

继法国之后,埃及的统治者也对神职人员采取削权和致贫之法来实现政教分离。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开始了现代化建设。他对伊斯兰神职人员实行经济剥削以致贫饿之境,他剥夺他们的免税地位,查抄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获赠资产,一步一步地,将他们的权力削除的一干二净。直到1952年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上台,才改弦易辙,让神职人员出任国家官员。几个世纪以来,宗教力量横亘在人民与国家系统性的暴力机器之间,一直扮演着保护屏障的角色。现在,埃及人开始鄙视他们做了政府的走狗。这一政策最终适得其反,因为它阻碍了普通民众对伊斯兰教传统的复杂性的了解。一些自诩为自由作家的人,对伊斯兰教了解有限,却越俎代庖,自命启蒙大任④,其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

如果今天的一些穆斯林面对世俗主义稍有退却,不是因为他们已经被对手的信仰洗脑,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做了太多与世俗主义不共戴天的努力。许多人认为政教分离和自由民主鱼与熊掌不可兼得。1992年,阿尔及利亚的军事政变推翻了一个曾承诺民主改革的总统,并囚禁了这位伊斯兰救国阵线(FIS)的领导人,这似乎肯定能在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赢得多数选票。伊朗和巴基斯坦的民主进程也遭到了此等违宪之举的阻碍,并引起了世界公愤。但由于政变钳制了伊斯兰教政府,部分西方媒体界反倒为此弹冠相庆——好像让阿尔及利亚安然度过的正是这“不民主”,而不是靠着“民主”。同样的,去年穆斯林兄弟会被赶下台时,西方仿佛大松了一口气。但却少有人注意到,世俗化的军事独裁取而代之,其滥用暴力远超穆巴拉克政权。

对西方来说,政教分离,筚路蓝缕,自然价值非凡,但要称其为普世之法恐怕尚待商榷。它作为欧洲历史进程中独一无二的的特点而出现,是一种特殊环境下自然发展的适应性产物。在不同的环境里,现代性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许多世俗主义思想家都把“宗教”看成是天生好战、狭隘排他、荒谬无理、凶暴落后的“他者”,与和平、安宁、自由、人道的世俗国家对比鲜明。这些人深陷在他们对宗教愚昧荒谬的想象里,他们的态度不过是对把土著民族视为绝望的“原始人”的殖民主义观点的令人遗憾的模仿。我们没能理解到,我们的世俗主义只是个例外,我们对宗教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也有偏差。而对于这一切的理解缺位,我们已经在品尝恶果。借由强制力来推行政教分离,便会挑起原教旨主义的反应——历史表明,原教旨主义运动总是会在受到攻击后变得更加极端。这个错误的后果正在整个中东上演:当我们用惊恐的眼光看着ISIS一幕一幕的暴行上演,头脑明智一点的都应该想到,这些残酷暴力正是源于、至少部分源于我们蔑视性的政策。

① Luther’s view of religion, as an essentially subjective and private quest over which the state had no jurisdiction, would be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 secular ideal.

② 法国少数民族。

③ The following year, Napoleon issued the “infamous decrees”, ordering the Jews of France to take French names, privatize their faith, and ensure that at least one in three marriages per family was with a gentile.

④ Self-appointed freelancers, whose knowledge of Islam was limited, would step into the breach, often to disastrous effect.

来源:译言网作者:Karen Armstrong|译者: Edith201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宗教暴力之谜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