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王缉思:关于中国地缘战略的若干思考

军事 alvin 10659℃ 2评论

(三)中国的战略大棋局

今日中国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上的全球定位可以说是“非东、非西、非南、非北”;换一个角度,又是“亦东、亦西、亦南、亦北”。中国处于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拥有与众不同的文明传统,是在人类历史上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名副其实的“中间国家”,“中央之国”,是缩小南北鸿沟的“桥梁国家”。比之于古代华夏秩序里的“中国”,今日中国的视角要宽广得多,站位要高大得多。似可根据这样一种全球定位来设想中国的战略大棋局。

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说,“欧亚大陆是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亚欧大陆是中国同美欧日俄印等强权长期竞争合作的大舞台,中国应充分利用千载难逢的“中间国家”地位,以地理意义上的亚洲(而不仅仅是东亚)为地缘战略依托,承东启西,承南启北,纵横捭阖,在亚欧大陆乃至全球下一盘更大的棋。

从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和《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计划,可以清晰看出美试图掌握亚欧大陆政治经济资源、游戏规则、国际话语权的深谋远虑。美在东亚“搅局”,中日政治关系、朝鲜半岛安全形势、南海岛屿争端同时陷入僵局。美日等国合力牵制中国在东亚的战略空间拓展,使“东亚共同体”的设想愈发远离现实。

中国西部境外的地缘政治形势同东亚大不相同。东亚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国家间矛盾和大国战略竞争,而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的不稳定因素更多地来自各国的内部政治纠葛、民族教派矛盾等国内和跨国问题。大国在这些地区发生直接对抗与冲突的可能性很低。这些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市场巨大。从整体看,中国同西部境外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速度已超过同东亚各国合作的发展速度。同美日等在东亚周旋,同时眼光望向西边,“东稳西进”,可成为中国“大周边战略”的基本态势。

“大中东地区”是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很可能处在不稳定状态,甚至出现愈演愈烈的国内冲突、地区冲突。这一地区的动乱如不加以控制,必将祸及中国,影响中国能源资源供应、经济权益,乃至西部民族团结和国内稳定。故中国不能作壁上观,而应以各种手段加大在巴以冲突、伊朗、叙利亚、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上的话语权。还应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安全合作与军事交流,为有朝一日中国不得不动用军事或准军事手段维护本国权益和公民的人身安全未雨绸缪。

中国应积极开发建设从中国东部港口起,穿越亚欧大陆,直至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的若干“大陆桥”。同时,在构筑海洋战略时要超越传统的陆权思维,即不能把眼光局限于中国近海,而应加强国际合作,保持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道畅通和海上安全。中国在孟加拉湾、波斯湾、红海、非洲沿岸,使用“珍珠链”式的若干舰船补给基地(而非永久性军事基地),是理直气壮的事。环印度洋地区应成为中国地缘战略大棋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应以自己在南北关系中的“中间地位”为基础,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研发资源乃至政治资源和人脉关系,推动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向国际化和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形成更大的投资规模,让利益攸关方分担政治经济风险。开发能源资源,投资于基本建设和其他项目,需要考虑不同地区与国家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技术能力、政治和社会稳定性方面的相对优势,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全球地缘经济战略。

大国外交的精髓在于准确审视和充分利用国际力量的平衡,使之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倾斜。中国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地位,可以积极主动地在世界大国和地区强国之间“谋势”。应当拉近而非疏远同俄印日美等大国关系的距离,将同它们的关系放在更大的棋局中予以运筹,并分别规划中国对世界各大区域的地区战略,把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发展问题结合起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绘制包含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技术等因素的“战略地理图景”,构筑“和平发展大战略”。同时,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谨防虚骄之气。

文/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国际战略研究简报》,2013年第83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王缉思:关于中国地缘战略的若干思考

喜欢 (4)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2)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国师V5
    匿名2015-11-09 20:53 回复
  2. 受教
    匿名2015-12-19 14: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