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裁军30万,文工团怎么办?

军事 sean 13921℃ 0评论

文艺兵有今日之争议,系军纪存在一定程度涣散之表因,与世界军事潮流相比,解放军中的文职干部制度也似乎有待改进。回顾2013年《凤凰周刊》对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原局长汪守德的采访内容,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种对现在“声音”的思考角度。

3

记者:大家都习惯把部队的文艺工作者称为“文艺兵”,这样称呼准确吗?

汪守德:其实“文艺兵”这个说法不是很科学,我们一般不会这样称呼。它就是军队文艺团体、文艺队伍,有个说法叫“文艺战士”。

记者:解放军建立之前就有了军队文艺工作者,发展到今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任务和角色有什么变化?

汪守德: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没有任何变化—为兵服务,提高部队战斗力。

水平有变化,从初级到高级。战争年代很残酷,在战斗之间需要有这样一种活泼的文艺形式,编一些节目活跃部队生活,调节气氛,鼓舞士气。那时谈不上多高的专业水平,就是唱唱、跳跳、说说,很简单。后来逐渐要求高了,专业化了。到今天,有些水准高、影响大的艺术家也想来部队,部队在这方面要求也很高。

此外,随着形势的发展,从战争年代到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军队文艺工作者的服务方式越来越正规了,尤其是在今天文化载体、传媒极其发达的情况下。他们需要用新的条件去服务部队,通过拍摄电视剧、话剧、电影,用网络等方式,把军队创作的文学作品、电视剧、电影、音乐、舞蹈、杂技向军队和社会传播。

记者:之前您说,军队文艺工作者的规模越来越小,这种压缩是跟裁军人数同等比例,还是更多?

汪守德:不可能在每个队伍里有一个绝对比例,就是给你设定一个差不多的数量,能维持基本工作就可以了。

实际上,现在人数比较紧张,每个文艺团体工作起来,都真的很困难。现在一个团体百十人的编制够干什么?百十人,包括了跳舞、唱歌、话剧表演者、机关后勤保障、行政人员……而一个舞蹈节目,随便划拉一下也得四五十人的队伍才能排成一个阵势,还有舞美、音响、灯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个方面都不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裁军30万,文工团怎么办?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