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国际油价波动与苏联解体

经济 ywz 15463℃ 0评论

周期、危机与经济政策:对未来的借鉴[22]

研究苏联领导层在危机暴发的危急时期所通过的决议,可以得出以下几条总结性的意见和结论,这些观点也许对于应对目前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是有益的。

第一,将世界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的特点列入经济政策是必要的。领导层和专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世界经济无论处在哪个阶段——上升或衰退,都应该制订符 合该阶段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苏联政府应该具备一套在出口规模缩减的情况下切合实际的行动战略。这套战略应该限制进口规模,根据外汇储备危机的程度,缩减预算开支 10%、20%或 30%。

第二,认清经济发展战略中的薄弱环节非常重要。对于苏联来说,粮食和食品进口就是这种薄弱环节。即在能源出口规模缩小的时期,必须考虑用于进口粮食或其他战略性稀缺商品的外汇的来源。今天,石油和天然气对于许多资源进口国来说就是稀缺商品。如果战略性稀缺商品是从地缘政治对手国进口而来,情况就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苏联就曾面临这种情况,因为它向美国及其盟国购买粮食这种战略性稀缺物资。

保证维持优先商品进口的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重要的是要拟定一份非战略性商品的准确清单,必要时可以限制这类商品进口。苏联本来是可以合理地临时缩减所有设备(除石油工业设备)的进口量的。尤为重要的是,确定外汇收入的新的可能的渠道。苏联本来可以缩减石油的内部需求而扩大其出口量创汇。在经济危机条件下,应优先制定应对主要战略威胁的决策——苏联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外汇收入,以扩大粮食和食品的进口量,缓解紧张的社会经济—政治局势。第三,苏联的反面经验告诫我们,同时进行深入的经济政治改革与具体实施硬性的反危机措施之间具有不协调性。戈尔巴乔夫的动机比较清楚,他想通过媒体的政治自由化树立绝对威信,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经济自由化。但苏联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证明了这种战略方针的无效性。首先,在危机条件下采取任何自由化的措施都无法阻止危机,只会深化危机。苏联经济管理体系的效率很低,特别是在农业领域。但是,甚至就在这样巨大缺陷存在的情况下,苏联依然存在了很长时间。这种缺陷大多是由 20 世纪 20-30 年代实行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引起的。这些决策 对苏联在 1986-1991 年间所面临的短期的、尖锐的外汇危机问题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基础性经济政治改革与反危机措施的具体实施同步性的尝试,导致了对局势的完全失控。

拥有一个意见统一的团队以及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对于克服危机是非常重要的。但戈尔巴乔夫既没有经济团队,也没有政治团队。他起初就坚持的自己的战略——平衡对立的统治精英的利益,这在危机爆发时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深刻理解新的现实和战略威胁,制定正确而负责任的决定,并一以贯之和无条件地履行。那些曾经和戈尔巴乔夫一起工作的班底都不具备这样的品质。还有一个左右戈尔巴乔夫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速度减慢。这是由于上几届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欠缺所引起的,不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点对苏联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他们的共同弱项。在全球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重要内容的今天,深入研究苏联解体的石油政治因素,仍有历史教训值得汲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事件及其后果,都不是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合力”使然。但是,领导人个体因素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具有决定作用,戈尔巴乔夫是造成苏联经济崩溃而最终解体的核心人物。

始于 2007 年 7 月的美国次贷危机在 2008 年 8 月向实体经济扩散,把世界经济推向了新一轮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世界经济经历了 2004-2007 年高速增长之后,增速递减,需求下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WTI 油价在 2008 年 7 月 11日达到本轮最高点 147 美元/桶后迅速下跌,12 月份跌破 40 美元/桶关口并最低下探至 33.87 美元/桶,2009 年均价 62 美元/桶。由于欧佩克严格执行减产协议,2010-2011年世界油价震荡上行,目前保持在 80-100 美元/桶。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占世界能源储量 8%(其中天然气储量占 1/3,石油储量占 1/10,煤炭储量占 1/5)。燃料—动力综合体是俄罗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占俄 GDP20%以上。财政收入 30%、联邦预算收入 50%以及工业产值 25%以上来自能源行业。当下受金融危机和油价波动困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俄罗斯经济 2009 年 GDP 下滑 7.9%,2010 年增长 3.8%,2011 年为 4%。油价低迷无疑是导致苏联民族分裂、国家解体的传导性因素。以往几十年周期性经济危机只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展和深化,这种经济发展周期效应和影响几乎辐射到全球所有国家,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全球经济为实现整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呼唤国际政治民主化,推进不同文明经济体间的对话,促进世界多极化时代的到来。

本文来自《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6期,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与全球油气资源重点区域合作研究(09JZD003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为庞昌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 持此说法的如原苏联新闻出版部部长 М 涅纳绍夫(М. Неношев). Последне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СССР. Москва, 1993. От катастрофы к возрождению: причины и последствия разрушения СССР.Москва, 1999.

[2]Schweizer P. Victory,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s Secret Strategy that Hastened the Collapse of theSoviet Union,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994.

[3]Н И 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第 259 页。

[4] В.В. Хлебников.Топливн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России в XXI веке. М.: Научтехлитиздат.2006. С.66,68.

[5] Mashall I. Goldman, Petrostate: Putin, Power, and the New Russia. Kindle Edition, 2008, p.83.

[6] Самохин Ю.М.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М.2001.С.304

[7] 苏联 1986-1990 年每年要向越南援助 25 亿美元,外加 10 亿美元军事援助;五年间对蒙古要援助 30 亿美元,对古巴援助义务为 35 亿美元。据巴黎《青年非洲》周刊 1987 年 10 月 7 日。1986-1989年苏联对外无偿援助 600 亿外汇卢布,占国民生产总值 1.1%。1986 年对发展中国家援助总额为 165亿外汇卢布。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第 245 页。

[8] 阿富汗战争每天需要耗资 1200 万美元。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86 年 2 月 18 日。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 9 年耗资 400 亿美元,投入兵力 11.5 万余人,死伤 3 万人;阿富汗人民死伤 130万人。马行汉:《外交官谈阿富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年,第 49 页。

[9]尽管 80 年代初期经济衰退和对石油的需求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但世界油价下降幅度却很大。经济衰退和油价下降幅度之间不成比例。后来有分析家披露,这种油价异常下挫是由于 1985 年美国中情局与沙特阿拉伯达成了秘密协议,沙特在 1985 年末把本国石油产量提高了 2 倍多,从而造成油价急剧下滑。参见:Treml V.G., Ellman M., “Debate: Why did the Soviet Economic SystemCollapse?”, Radio Free Europe, vol.2, 1993.- 7

[10][美]彼得 施魏策尔:《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年,第 271、272页。

[11] 同上,第 291 页。[12] Топливн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СССР 1989. М, С.340.-

[13] 崔日明:“石油价格暴跌对苏联经济的影响”,《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 年第 4期。[14]О докладе Маргарет Тэтчер о развале СССР (США, Хьюстон, 11.1991 г.) http:// www.kprf.org /showthread.php?t = 10660-

[15] Жигалкин Юрий. Каспийская нефть могла спасти СССР от развала –утверждало ЦРУ. 2001.www.svoboda/org/archive/II usa/0301-

[16] Елисеев Ю.Б. Нефтегазовые ресурсы Восточной Сибири// Геология нефти и газа.2002.N.1.С.17.

[17] Ebel Robert, “Russia, Caspian and Central Asia”, 25 Annual II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berdeen,Scotland, 26-29 June 2002.

[18] 原俄罗斯代总理(1992-1993)叶·盖达尔有机会获得了苏联后期的政府会议档案资料。根据这一史料,他在自己的著作《帝国的消亡》(Е.Гайдар. Гибель иммери. М. 2007.C.281-288)里,以文件记录展示了苏联决策层是如何分析石油工业发展前景和分配石油的。盖达尔证实了石油出口量削减的事实。但他忽略了分析此文献很容易得出的结论:苏联外汇危机最初并不仅仅是由于世界油价的下挫而引发的,而是后来对流向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原油比例进行了错误分配造成的。

[19] Славкина М.В.Триумф и трагедия.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2003. С.143.

[20] Kotkin Stephen, Armageddon Averted: The Soviet Collapse. 1970-200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1] Hanson P. ,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oviet Economy, London: Longman, 2003.

[22] Pang Changwei, “Oil policy and breakup of the Soviet Union”, Oil Market, 07-08, 2010, p.71.-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国际油价波动与苏联解体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