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孤立于世界的悲剧与灾难:当国际法遭遇“华夷之辨”与“孙子兵法”

文化 alvin 13408℃ 1评论

鸦片馆

法国人将中国人吸食鸦片恶习的根源归之于英国,也可见尽管英法联合攻打中国,但是两国将士的想法并不一致。

那么,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恶习是不是源自英国人?可想而知,绝大部分英国人不会这么想。在他们看来,吸食鸦片既是中国人的嗜好,也与政府的纵容和默许是分不开的。“抽鸦片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在东印度公司将它带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不仅普通人,“中国的大部分官僚阶层都无可救药地吸食鸦片上了瘾”;“即使没有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中国人吸食鸦片的习惯也会继续存在下去”;中国人反对鸦片贸易,是出于经济原因,即制止白银外流,“而不是道德评判问题”。

吸食鸦片的恶习,“使人萎靡、冷漠、麻木。精神上的疲惫影响到吸食者的胃和消化道,食欲不振、身体消瘦、衰老提前,变得猥琐不堪。身体、精神和钱财都毁了”;“染上这种恶习,多少智慧、才能和财富统统被消耗”。在英法将士的记述中,这样的记述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人的冷漠、无情也让英法联军震惊无难以理解。英军每次行动都要使用大批的苦力来运送各种辎重装备,这些苦力每天可获得9美元的报酬,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没有感情。为了获得这优厚的报酬,这些苦力们都能忠心耿耿为联军服务外,他们还想方设法甚至不折手段从各种途径获得好处。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冷漠、对自己同胞的残酷,让联军感到惊叹,称这是一群“可怜的野蛮人”。比如,每次战役过后,“中国苦力通常会跑上前去,把他们已死或将死的同胞的身体翻过来,指着他们的脸哈哈大笑,或是把他们的口袋翻个底朝天”。这种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情景,却被英法官兵如实记载了下来。

5

英国陆军大臣悉尼·赫伯特在写给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霍普·格兰特的信中说:“中国人一定是地球上最特别的人群。”在英法联军眼中,中国人“只有一种宗教和一种政治:利益”。因此,只要他们肯支付银子、提供食物,中国人就会死心塌地的为他们服务。对底层的挣扎于死亡线上的广大百姓来说,这无可非议,因为他们有生存的权利。因此,联军的行动目的也非常明确,“我们与中国的皇帝作战,只打中国政府”。英法联军一再表明,“我们的攻击对象不是中国老百姓,而是中国政府”。

他们认为中国人缺少信仰,但这对他们来说并非坏事(有时他们表述为中国人缺乏道德观念),因为他们意识到,“如果有一种理念和政治观念主导他们,中国不久就会侵占全球。他们会越过亚洲边境并且很快来到欧洲,肯定没有另外一个民族比她更加具有侵略性、更加勤勉劳作并且人口增加得如此迅速。弥补了中国人的精神空缺,我们就把这个民族塑造成了这个世界的绝对统治者”。他们对中国人的评价,当然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他们无法理解东方人没有宗教的生活,其原因是他们不了解东方文明的独特性。

英法官兵对中国官员的评价更低。他们认为,中国官员只有一种愚忠的观念;在中国官员眼中,人民是不存在的,草民而已,可以随意杀戮。比如叶名琛抵抗英国进入广州城的方式五花八门,其中居然有屠杀中国人的野蛮方式:“有一天早上,他把400个中国人的脑袋割下来,堆在城的南边。我们的上司显然对他们这种幼稚、无助、顽强的消极抵抗行为感到迷惑不解。”此类拿人民生命当儿戏的官员,怎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在联军与清军激战的很多地区,人们开始时惧怕洋人,可后来他们不仅不怕,反而更喜欢洋人。比如在战后的大沽村、在联军依然驻留的情况下,当地百姓马上便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生产和交易,姑娘们也放心回到了村里,“显然,与吝啬、好似强盗般的清兵相比,她们更喜欢有钱的洋鬼子”;一个老者甚至对联军的军事行动表示感谢,“啊,这次贵国好好教训了那些官兵一次”,因为“官兵欺压百姓,全国的百姓叫苦不迭……我们深信,你们来此的目的只是通商,而且这对两国都有利”。与联军对话的这位老者,应该是一位乡绅,他的话非常具有典型性,充分说明了英法联军为何在战斗中会所向披靡:除了武器优良的优势之外,老百姓对清王朝并没有认同感。

每个国家的老百姓都是淳朴、善良的,但是如果政府昏聩、官员腐败,那么老百姓就是一团散沙,就只能任人宰割。英法联军清楚地看到,“作为我们搬运工的中国人,或者说苦力,得到了普遍的赞扬。因此,这个有智谋的、勤劳能干的和视死如归的民族似乎只缺少好的领导,并且需要讲点科学”。生活中19世纪的中国人,是何等不幸啊!

当然,更加不幸的是战场上的中国士兵。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惨死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之下,可他们至死都没有明白是怎么死的;他们的血肉之躯没有阻挡联军进攻的步伐,只是充当了冤魂而已。面对威力巨大的现代化武器,清军却只能以中世纪的武器长矛、刀剑、弓箭等相对抗,其结果根本不用预测。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威力巨大,清军炮台都成为联军的活靶子,每次战役都造成清军的巨大伤亡,而联军则伤亡极少。在许多战役中,清军经常都是伤亡一两千人以上,而英法联军往往只伤亡一二人或几个人,简直同当年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情景差不多!联军的很多官兵都有关于战场具体场景的回顾和描写,其惨状让他们终生难忘:

人员方面,敌人的损失是巨大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认定他们的死伤数目达到了2000人之多……联军伤亡人数非常少。法军死三人,伤17人,英军方面也差不多。

一名真正的蒙古士兵躺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他的一条腿已经分飞两处,显然被同一块弹片炸到了。一块尖角的金属片(每个弹片里有42个这种金属片)将他的大腿劈成两半,另一块金属片将同一条腿膝盖以下的部分砍掉了……几位本性善良的医生替他做了截肢手术,但是手术后没多久他就死了。

这个可怜的人跪在泥巴里,浑身血渍,肮脏不堪。他的一只手被一块破布绑在手腕上,两条腿都断了,后脑勺被马刀砍开了一个大口子,可以看见跳动的脑浆……这个可怜的人恳求我们立即杀了他,解除他的痛苦。

这是是通州张家湾战役的惨象。清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溃不成军,英法联军则展示了他们无往而不胜的惊人战绩。

(作者:仲伟民,刊发时有删节,原文见《思想战线》2018年第2期,原题为《孤立于世界的悲剧与灾难——由“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看19世纪真实的中国》)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孤立于世界的悲剧与灾难:当国际法遭遇“华夷之辨”与“孙子兵法”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这种战略的荒谬与战术的愚蠢,导致我们在战争中不仅一败涂地,而且屡受屈辱,颜面尽失。
    匿名2018-04-04 2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