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责任心
线控制导系统使射手能够在导弹发射后始终对其进行控制,直至命中目标。这一操作方式使得射手与武器紧密相连,正如一位“米兰”导弹专家所说:“我喜欢线导系统,因为我就是指挥员,一切由我掌控。”
很多射手坚持认为,需要“在命中之前仍然能掌控锁定的目标”,始终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充分意识到自己每个动作可能导致的后果,这无疑体现了射手的责任心。但“标枪”导弹的“发射后不管”能力让他们倍感失落,被压缩和简化的训练过程也剥离了射击与结果的联系。
使用传统制导反坦克导弹的射手需要在发射后将结果上报,随即进行毁伤效果评估。而使用“发射后不管”系统的导弹可允许射手在发射后立刻转移阵地,以便及时规避敌方的火力反击。但一些专业技术士官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射手在发射后应对结果进行观察并评估打击效果,为下一步开展行动做好准备。联军在阿富汗战场部署了持久地面监视系统(PGSS),用于对射手报告的发射结果进行补充和修正。
对于射手而言,他们与线控制导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来自从“精准”射击中获得的自豪感。导弹飞行轨迹的精确与否和质量好坏能够清晰地区分射手的技术高低。一位“米兰”导弹系统专家评论称:“射手希望更积极地参与射击活动,这很重要。‘发射后不管’系统很棒,它的风险较低,但射手却失去了作为射手的感受。我指的是,从锁定目标那一刻开始,任何人都能按下发射按钮。而‘米兰’导弹的射手则是真正的射手,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米兰’导弹的射手。有的人技术高超,有的人水平低劣,还有些人只能白日做梦,这才是体现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的关键。”
射手之间的区别在于,好的射手更冷静,也更放松,在操作过程中动作很轻、小心谨慎;而差的射手态度散漫,敷衍塞责,认为只要导弹顺利发射就是完成任务。
这种反应令人们想起19世纪初抵制工业革命、捣毁机器的勒德主义者:他们反对机械化和自动化,担心新出现的飞梭织布机会抢走自己的饭碗。“米兰”导弹的支持者们同样希望在导弹的飞行过程中保留一定的人工操作部分,他们重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而不是武器的科技含量和作战效能。
结 论
法军装备的“米兰”和“标枪”两型反坦克导弹都在阿富汗战场投入实战,并获得了成功。这要归功于对武器系统拥有开阔、包容的视野,且对作战任务认真负责的前线人员,他们并不拘泥于规定的技术动作,因地制宜、灵活高效地发挥了武器的潜力。
射手的专业技能包括选择阵地、隐蔽机动以及根据地形地貌合理使用武器,而不仅仅是在瞄准具中锁定目标、按下发射按钮那么简单。
法军指挥官们相信,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最佳选择之一,特别是面对当前训练时间压缩、兵源素质参差的窘境。但这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导弹射手们不同程度地失去了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特定装备在不同环境下的多样化用途缺乏意识,只懂得遵循固定的模式。
此外,射手们不知道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联系、在装备和战场之间建立联系。战斗是无法预测的,同一事件重复发生的概率也微乎其微。射手们需要耐心、信心和责任心,认真分析过往战例和当前环境,锤炼自身技能的实用性、创造性和敏锐性。
来源:现代军事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法国陆军“米兰”和“标枪”反坦克导弹应用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