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枪”导弹
在类似情境下,另一个小组却拒绝射击。射手回忆称:“上级要求我们观察敌军阵地并对其射击。但由于那里有树木和其他物体,因此无法进行(射击)。”而技术人员指出,该小组可以利用爆炸效应间接打击目标。
在法军这样长期高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军队中,出现认为间接命中并不等于命中甚至拒绝对目标进行间接攻击的情况,实在令人震惊。一名射手对此的解释是:“模拟器只能让射手了解如何锁定目标、何时适合发射;它所提供的多种情境及应对策略成为了我们必须遵循的固定操作模式。”按照他的说法,所谓的“固定操作模式”仅仅意味着实施直接打击。问题在于,如果任务开展的环境和条件只允许进行间接打击时该怎么办?如果部队在获得空中支援或炮兵支援之前依然处于敌军火力压制下,又该怎么办呢?模拟器似乎并未考虑这种情况,但实战经验表明,合理利用武器的特性,规避任务环境带来的局限性,同样可以完成既定任务。
在阿富汗的使用经验
阿尔卑斯猎兵携带“米兰”和“标枪”导弹系统前往阿富汗时,并不确定后者能否发挥作用,毕竟猎兵们没能充分学习和掌握这种融合了大量高新技术的装备。
“标枪”导弹很快暴露出其局限性。有士兵表示,“从上午9点开始,当地已经变得非常热,导弹几乎无法探测到任何目标,整个系统处于失真状态。”根据这一情况,根据他们的评估,“标枪”导弹不适合在白天使用,而由于装备了一体化红外瞄准具,该弹在夜间会如鱼得水。
此外,阿富汗的多山地形使得敌我双方的交战距离被拉大,由此带来的目标可视度和分辨率降低也对“标枪”导弹的使用造成了限制。
“标枪”导弹的优点是射程较远,但法军士兵更倾向于使用已经过实战的“米兰”导弹,除非后者的射程或威力不足。“标枪”导弹的射手实际上并没有兴趣猎杀“落单”的敌方人员,而宁愿使用“米兰”导弹进行打击。此外,由于“标枪”属于“发射后不管”型导弹,因此部分射手怀疑其追踪移动目标的能力,因而更相信有线制导型“米兰”。
由于“标枪”导弹在作战中的局限性(包括客观实际局限性和主观人为局限性),射手们承认对其信心不足并“倾向于使用‘米兰’导弹”。他们认为,“米兰”导弹使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击任何目标,而“标枪”导弹尽管极为优秀,但并不适合在阿富汗使用。
装备自动化带来的问题
设计与实际脱节
对于法军的反坦克导弹射手而言,他们需要在更短的训练时间里学习操作更复杂的装备。此外,法国陆军可征召的兵源日益减少,选拔过程日趋艰难,目前每1.7名应征者中仅有1人符合要求。因此,法军高层希望大幅提高指挥和装备的自动化水平。
自动化制导系统也是世界反坦克导弹发展的主流趋势。第一代制导系统要求射手必须持续跟踪目标,并操纵导弹直至命中目标。第二代制导系统具备一定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首发命中率。第三代“发射后不管”系统将打击过程精简为锁定和发射两个步骤。法军指挥官坚信,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可以让射手更轻松地完成任务。但是,大大简化的操作规程和战场上一系列必要的准备工作相去甚远。这种设计与实际脱节的情况是所有武器装备的痼疾。一位受访者表示,即便“标枪”导弹相比“米兰”而言操作更加简便,但仍然需要反复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射击成功率。另一位受访者强调,由于红外瞄准具的局限性,射手必须根据地面实际情况确定射击盲区,并判断目标在被击中之前,是否会从导弹的锁定区域中消失。但相关训练的主要内容目前只专注于射击前的锁定阶段。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法国陆军“米兰”和“标枪”反坦克导弹应用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