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乌克兰的军工产业是如何建成的?

军事 sean 11104℃ 0评论

由斯塔汉诺夫开始,苏联出现了“突击队运动”,一直持续到戈尔巴乔夫时代。这是当年的一幅宣传画:“突击队运动能保证向城市供应粮食,向农村供应机器”。

随之,斯达汉诺夫所在的矿党委对他做出了异乎寻常的表扬和奖励:他被授予“矿井优秀人物”称号,工资大幅度提高,有了高额奖金,有了住房、沙发和电话,有特别的疗养证,并且在矿井俱乐部享有荣誉专座。矿党委还决定号召全矿开展竞赛,争当斯达汉诺夫式的优秀人物。这样就开始了苏联的“斯达汉诺夫运动”,有了“斯达汉诺夫工作者”这个称号。此后,在乌克兰又先后出现了农业方面和冶金业方面的第一位“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始于乌克兰顿巴斯的“斯达汉诺夫”之风瞬间席卷整个乌克兰和苏联。

“斯达汉诺夫运动”这样的精神力量之所以在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进程中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主要的原因是普通劳动者一方面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期望这种加速的、高强度的劳动能最终给自己带来具体的物质福利,另一方面是对国家领导人许诺的“社会主义幸福未来”的信任。渴望和信任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环境中相交织并产生特殊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是有极限的,那就是如果连续的加速的、高强度的劳动之后得不到日益丰富的物质福利,如果领导人的许诺屡屡不能兑现,人们仍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时,这一成为积极力量的重大因素就会逐渐消退并最终演变成为一种相反的消极力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直至70年代是乌克兰工业发展的又一个好时机。哈尔科夫、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组成了一个以航天和军工为主的新的工业区。同时,强化了对发展较弱的西部地区的工业建设。在整个乌克兰的工业新进展的全景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对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如果说,二三十年代能源发展集中于煤炭等资源上的火力发电的话,那在五六十年代,兴建水电站成为高潮,而从70年代开始,原子能电站则成为乌克兰工业建设的重大标志。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建造,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先后投入运行的水电站和水力蓄能发电站中工程规模最大和涉及地区最广的是第聂伯河上的多级水电站。它们中有基辅水电站(第一级水电站,1964—1968年)、基辅水力蓄能发电站(1970—1972年)、卡涅夫水电站(第二级水电站,位于切尔卡瑟州的卡涅夫,1972—1975年)、克列缅丘克水电站(第三级水电站,位于克里沃罗格州的斯维特洛沃茨克,1959年投入运行)、第聂伯捷尔任斯克水电站(第四级水电站,1956—1964年)、第聂伯水电站(第五级水电站,乌克兰南方最大的水电站,保障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地区冶金、化工和机械制造等工业用电的水电站)、卡霍夫水电站(第六级水电站,1950—1956年,位于赫尔松州的新卡霍夫卡)。

与水电站和水力蓄能发电站同时进行的还有热电站和热电厂:北顿涅茨克热电站(1952—1979年,位于卢甘斯克州的北顿涅茨克),布尔斯丁热电站(位于乌克兰西部与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接壤的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1965—1969年),扎波罗热热电站(位于扎波罗热的埃涅尔戈达尔,始之60年代,1972年投入运行),玆米约夫热电站(离哈尔科夫只有55公里,用于保证哈尔科夫、波尔塔瓦和苏梅州工业的用电),祖耶夫斯克热电站(离顿涅茨克州的首府顿涅茨克只有40公里,是该区的重点热电站),库拉霍沃热电站(位于顿巴斯矿区的南部,处于两大工业中心——顿巴斯和第聂伯河沿岸工业区的中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开始建设,1941年投入运行,1969—1975年进行了技术改造),米罗诺夫卡热电站(位于顿涅茨克矿区,1953—1957年),乌戈列戈尔斯克热电站(位于顿涅茨克州,1972年投入运行),赫尔松热电站(1955—1981年)。除了直属中央的热电站外,在顿涅茨克地区还建设了一批国营地方热电站,如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米罗诺夫卡热电站(1953—1957年)和斯拉维扬斯克热电站(1951—1967年)。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乌克兰的军工产业是如何建成的?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