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器库存则更加庞大,并且种类繁多。虽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俄战术核武器的具体数目,但根据各方总结俄拥有约2000枚战术核弹头部署在空天军、陆军和海军。俄罗斯维持如此规模的战术核武器来抵消北约在常规力量方面积累的优势。俄海军战术核武的主要平台是各种核动力攻击潜艇和它们搭载的巡航导弹,在打击ISIS的战役中,俄海军证明了它们的可靠性。实际上,若一艘亚森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再搭载数千公里的换装小型核弹头的“口径NK”巡航导弹,对敌方进行打击时,它已然是一个战略核武平台。俄空天军中,苏-34战斗轰炸机极有可能继承原来苏-24所担负的战术核突袭任务,至2020年俄军将装备120架苏-34战斗轰炸机。空天军中的防空部队也大量装备战术核武器,有我们熟知的S-300和S-400防空系统,未来负责首都防空的A-135系统也将被更先进的A-235防空系统所代替,防空战术核武器在反核袭中发挥作用,射出的核弹头在空中爆炸摧毁敌人来袭的核弹头。在陆基方面,俄罗斯正在以每年一个旅的速度装备“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这种导弹具有极强的机动性能,射程达到480公里,能够有效突破敌人的防空。俄罗斯的战术核武体系是按照三位一体核战争而建立的,现代战争中哪怕只是浅尝辄止的动用战术核武,也会立即改变双方战争实力的天秤。
(图3:伊斯坎德尔导弹-M系统正在装弹)
时刻保持领先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军事实力不相伯仲,核武规模更少达到了逆天的规模,双方都拥有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冷战结束后,两国依然不断的更新核武库,研发新装备。一步快,步步快,目前两国的核武系统先进性和可靠性都领先其他核大国一个时代。
陆基的洲际导弹,是核力量三位一体中反应最快的一维,往往用于对敌人的首次核打击。目前美国陆基洲际导弹被编入美国空军第20航空队,均为“民兵III”井射洲际导弹,根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国需要将其中50枚导弹移除发射井并保存起来。美国将对剩下的“民兵III”进行升级并延长服役期,使其能服役到2030年。与美国对旧洲际导弹延期服役的路线不同,俄罗斯把战略火箭兵设为一个单独的兵种,并一直为其研发、更新新的洲际导弹。1998年,白杨-M(SS-27MOD.1)洲际导弹开始作战值班,这种导弹是90年代世界唯一部署的新型导弹,携带单枚核弹头,采用了柔性摆动喷管技术,机动突发性能极高。2010年采用MIRV技术的“亚尔斯”(SS-27MOD.2)洲际导弹也开始列装,该导弹常被视为多弹头的白杨-M升级版。2016年,新型导弹“边界”(RS-26)也将列装部队,跟其他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相比,它的发射重量更轻,它的命中精度和机动性能也会更高。根据俄军计划,到2020年,新的铁路洲际导弹系统将投入使用,命名为“巴尔古津”,其车厢装载洲际导弹,穿梭于西伯利亚错综复杂的铁路网络中,使得敌人很难去发现和跟踪。而现役的重量级液体燃料洲际导弹“撒旦”(SS-18)也已经寻得了接班人,它就是“萨尔马特”(RS-28),“萨尔马特”的研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预计将在2020年进入俄战略火箭军。可见,俄罗斯在陆基洲际导弹系统建设内容方面比美国更加丰富,其发射方式多种多样,有井射,有公路机动,有铁路机动,形成了一个多维的战略打击集团。
(图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