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胥志义:西边的太阳快要下山了吗?

经济 sean 9320℃ 0评论

我国的报刊上常常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经济发展,只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道路。这话没错,但以此骄傲却完全错了。中国是后发国家,可以通过学习甚至购买先进生产技术来较快的达到生产从落后走向先进。而发达国家的生产从落后走向先进,不可能有学习和技术购买,只能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因而是更为艰难与缓慢的过程。比如通过发明汽车和汽车制造技术发展汽车产业,其中有着千千万万的发明,比学习或购买现成技术发展汽车产业,其难度不知要高多少倍。后发国家通过学习使生产从落后走向先进,比发达国家通过创新使生产从落后走向先进更快,能是后发国家的骄傲,而不是先发国家的骄傲?

日本就是一个从落后走向先进的国家。二战后,日本满目疮痍,但经过短暂休整,日本经济取得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其发展速度远超美欧诸国,这是不是日本的什么模式优于美欧,显然不是,而是它处于学习性发展阶段。同样,近年来日本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也不是它的体制出了什么问题,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并无明显变化,而是它已进入先进国家的行列。再要发展必须依靠创新。理论界在研究日本近年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时,往往盯着日本政府的政策等等,显然不得要领。也许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有某些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对于已经进入先进的国家来说,创新是他们国家取得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创新的艰难性,决定了它的经济增长再难有高速。

美国是近百年来,世界上公认的最有创新力的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由它引领,因此带来美国经济一段时间的较快发展。但随着其它国家对其技术的学习、模仿,购买,以至于剽窃,美国的一部分技术优势不再。经济发展趋缓是其必然。由此能说美国是西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而伴随“页岩革命”,美国重新迎来经济的较快发展。而且,三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好象都出现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充满活力,那里气息奄奄?

不是由于创新,或生产效率提高,只是依凭自然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不一定是有活力的体现。所谓的“中国奇迹”,来源于中国的低劳力成本,和庞大的人力资源,以及技术的学习和购买,却少有创新,活力在何处?如何向世界推销“中国模式”?中国与美国,东方与西方,谁的体制更好,谁更有活力?一目了然。所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谈到中国剽窃美国技术,终将超越美国时说,我们不怕,因为美国新的技术会不断涌现。“页岩革命”证明了这一点。相反,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即便一时取得快速发展,还是跟人屁股,如何能大言不惭?

三,“血汗工厂”能否战胜“福利国家”?

美国制造业在经历一段时间负增长后,2014开始开始复苏,源于其制造成本正变得越来越低廉。据波士顿咨询估计,现在美国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中国高5%。更可能的预测是,到2018年,美国制造成本将比中国低2-3%。中国制造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将一去不复返。那么,是否中国人的工资水平接近美国人,导致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升高?非也。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2014年发布的各国劳工的月平均工资,美国是3263美元,中国是656美元,中国仍与美国相差数倍。显然,美国制造的成本能与中国接近,固然与中国的劳力成本有所升高有关,却也与其不断提高的生产效率有关。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胥志义:西边的太阳快要下山了吗?

喜欢 (9)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