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说说外汇问题。中国的货币法币是靠买卖外汇,法币放心可以买到外汇,才能放在手上。这种制度在和平时期可行,可是在战时,尤其是上海燃起战火就出大事了。大家都要把纸币去换成外汇的时候政府就撑不住了。当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外国银行,都感到撑不住。根据档案记录, 财政部长孔祥熙打报告给蒋介石,说中国银行不听话,政府基本要买一些进口品,按几十美元来申请,现在他们一出手就几十万几百万美元,通过汇丰银行放到市场上去了,我叫他说话他都不听。蒋介石很生气,曾经要求宋子文,你既然这么有钱,那你告诉我,现在中国银行到底有多少钱?出口办到外汇有多少?侨汇多少?用这样的语气接连五个若干质问宋子文。党国的最高领袖竟然这样对一家银行的董事长说,你有多少钱?你准备怎么样?很奇怪的体制。就好像习近平跑过来问一家银行行长,告诉我你有多少钱?你用了多少钱?笑话。孔祥熙跟宋子文提出这样的要求是指挥不动的,只有中国银行懂外汇,所以孔祥熙把蒋介石搬出来。而蒋介石也习惯这样了,从广州时期到现在,蒋介石不断的要求,子文兄给我二百万,子文兄给我三百万。他也不想想,你只不过是一个军队的领导人,怎么可以这样命令财政部长呢?只想着,我是党国最高领袖,抗战最高领袖,我命令中国银行给钱付款。中国银行不经过政府卖外汇,要回答为什么。后来宋子文写了两千字的回信,(宋子文很忙的,写五百字都不容易),说我抗战以来,究竟什么时候用钱都是请示财政部长,你去问孔祥熙。后来蒋介石服软,说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委屈你了。可是这就体现了他们之间有冲突的地方。蒋宋关系之中,宋子文就是这样没有名分,但是要干活。
这个时候英国和美国的两个国家力挺中国的汇市。汇通、麦加利高调进入中国宣布支持中国的法币,和中国成立共同基金。这个是宋子文谈成的。可是谈成以后,孔祥熙支开宋子文,另外派人签字。不过第二次协议的签署是在美国1941年,宋子文在场得以签字。抗战时期能够让英美出面维持中国法币制度,这是很不容易的。当时英方就曾经要求让宋子文做财政部长才肯出资。而蒋介石也憋着一口气,说我不要你的钱也不要宋子文做财政部长,不容他人干涉。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要成立四联总处。宋子文,蒋的大舅子,做过孙中山的秘书,首任中国银行行长,首任央行总裁,首任财政部长,现在孔祥熙虽然是央行总裁财政部长,却指挥不动。而对于这个情况,蒋很着急。若央行、财政部不听指挥,货币政策怎么办?蒋在1935年决定要在中央中国交通银行之上设立总行长,由财政部部长来担任。这个写在日记里没有公布。抗战爆发之初,财政报告上说中国银行购买外汇,蒋就很气宋未请示,一定要把所谓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握在手心。董事长不能自己来做,还是宋子文,钱永斌,但是要作为一个机构下面的从属。四联总处的董事会主席可以代替每一家下面的银行做决定,所以要成立四联总处。以前认为四联总处是要对小银行加强管理,但是小银行资金少又不能发行钞票,而四大银行都可以发行钞票而且流通面非常广,发行的多,用的就多。再加上外汇方面中国银行是第一把手。所以蒋介石一定要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压下去。这就是成立四联总处的真正用意,大量档案文件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这一点无法在官方文件上得了台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做的高度集中是要整合官办企业,国营企业,国营金融机构。一个国家不能政府四家银行都在发行钞票,所以到1942年宣布集中发行。当时宋子文人在美国,中国银行的伙伴为政府收回发行权向他诉苦,宋子文说,这是应该的,应该为国家做贡献。他身在美国华盛顿,是十分清楚的,国家没有了,还有你中国银行吗?国家没有了,中国银行还能有独立发行权吗?国家亡了,中国银行还能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吗?今天第一步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制度,虽然业务受到很大冲击也在所不辞。所以非常合作的把经营权和发行权全部交给国家。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按照宋子文的个性,前前后后都不可能,但是这个时候他做了。由于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
文/吴景平 来源:东方历史评论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抗战时期中国的金融体系与真实的四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