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历史不是简单的道德故事

文化 sean 7701℃ 0评论

鸦片战争确实引发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覆灭,这一事实在2011年尤其值得被铭记——此时距辛亥革命废黜最后一位皇帝正好一个世纪。但它的意义仅在于加速了已经开始的变化:中国的领土与人口在不断扩张,而官僚机构的规模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联想当前在西方对紧缩还是扩张政策的争论),意味着政府的治理功能下降而腐败增加。虽然鸦片战争本身对中国人的直接影响较少,但1842年条约中要求开放中国的结果之一是诱发了1856年至1864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一个受基督教传教士神学启发的疯子引燃了中国历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场内战,致使约2000万人丧生。整个20世纪,鸦片战争始终是民族主义者用以激发国人洗刷“国耻”、恢复中国在世界应有的地位的有力口号。

当前的许多研究试图理解英帝国和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角色,蓝诗玲的书正是这一趋势的一部分。今年早些时候,毕可思(Robert Bickers)在《争夺中国》(The Scramble for China)中对后鸦片战争时期的情况进行了令人侧目的评价,他认为由于英国传教士和冒险家的不断涌现,上海的生活方式被戏称为是“山寨版的拉吉”(the Mock Raj。Raj是英帝国统治印度时期的代称。——译者注)。尼尔·弗格森的近作《文明》(Civilization)则恢复了这一论点:存在一种特殊的西方帝国主义的现代性,它比18世纪以降的任何体系都要成功。但在书中他却用与17世纪和21世纪早期的中国的比较来构架文章,放在二十年前看,这种写法是不可想象的。蓝诗玲的最大贡献是提醒我们注意到中英双方的不同世界观:与其说是两种文明间的冲突,不如说是两种不兼容的软件。随着我们阅读,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看到,英国政客对事件持一种观点,中国官员又用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来定义它。这是一出渐渐展开的悲剧,可以理解但无法阻挡,这种感觉贯穿全书,使人读来欲罢不能,又深知其中的要义。

鸦片战争的话题在今日的中国仍能掀起波澜。北京大学的一位学者茅海建在他的著作《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质疑了官方对鸦片战争的阐释:恢复了清朝官员琦善的本来面目——他通常被指责为不敢对抗英国的软弱小人;并批判了林则徐——传统上认为他是这一事件中正直的英雄。他的书引发了批评的风暴,但争议并没有像早年那样,导致对这一持不同政见学者的清洗。中国学术界这样生气勃勃的讨论迹象,使新国家博物馆中对这一战争的评价亦令人失望。英国可能已经遗忘了它在中国的殖民历史,而中国对历史记忆仍善加选择。本书旨在唤醒英国对自己这段仍在影响当前中英关系的可耻过去的记忆。但中国也需从中吸取教训,与过去和解需要理解历史的复杂性,而不是仅仅把历史变成简单的道德故事。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历史不是简单的道德故事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