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石油熊市下的中亚危机

经济 rock 5318℃ 0评论

556d14f40fd24879728631

油价暴跌,石油如同其他初级产品一样步入可能持续10年左右的熊市。如同1980年-1990年的初级产品熊市引爆了席卷世界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变动一样,眼下的石油熊市也会在许多地区引起连锁反应。其中,中亚就是一个与我国利益密切相关的准危机区。无论是不是油气生产和输出国,中亚国家国内经济社会稳定性都将因油价暴跌而面临重大冲击。

遭遇直接冲击最大的无疑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三个中亚最大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在这一轮长达10年之久的初级产品牛市中,这三个国家、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依靠坐享其成的天赐财富,实施了许多民粹主义措施,如过度的福利,躲避了许多必要、但不无痛苦的调整改革。仅以激励浪费、抑制生产、加重财政负担的能源补贴为例,中亚国家普遍补贴水平甚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能源补贴改革—经验与启示》报告估算,2011年全世界对煤、石油产品、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补贴总额达2.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5%,其中中亚五国能源补贴占GDP比例分别为哈萨克斯坦石油补贴占GDP的0.65%,电力补贴0.94%,天然气补贴0.15%,煤炭补贴0.28%,合计占GDP的2.02%;

吉尔吉斯斯坦石油补贴3.47%,电力补贴5.43%,两项合计占GDP的8.90%;

塔吉克斯坦电力补贴一项就占GDP的1.95%;

土库曼斯坦石油补贴6%,电力补贴2.32%,天然气补贴14.80%,三项合计占GDP比重高达23.12%;

乌兹别克斯坦电力补贴5.71%,天然气补贴18.88%,两项合计占GDP比重高达24.59%。能源补贴负担如此沉重,在牛市期间财源滚滚之际尚可转嫁给石油进口国,而到了熊市期间,如此奢侈、低效的体制还能持续吗?而这种必要但痛苦的调整,他们有能力、有决心实施吗?

即使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种非产油国,其经济也避不开油价暴跌的冲击。因为与中国这个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不同,他们的经济高度依赖于俄罗斯。油价下跌导致俄罗斯经济下滑,自然给他们带来巨大冲击。如塔吉克斯坦人均GDP不过区区1037美元,是全世界最依赖出国务工人员汇款的国家,且其汇款几乎全部来自俄罗斯。今年一季度,此种汇款出现了2009年以来第一次下降。该国政府估计,今年上半年,来自俄罗斯的汇款降幅可能超过1/5。

危机是最能考验一个国家社会凝聚力的,但中亚国家恰恰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最引人瞩目、也最令人警觉的无疑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对中亚政治经济稳定的长久威胁。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其战斗力超过某些中亚国家政府军。

多年前,该组织就曾致信威胁要杀死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总统。该组织又是东突暴力恐怖组织最亲密的合作伙伴,甚至可以说当前最主要的东突暴力恐怖组织突厥斯坦伊斯兰党(TIP)实质上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的分支机构。

“三股势力”得以坐大,从长期来看,首要根源无疑是其宗教文化传统;从中短期来看,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社会公正方面的问题影响更大,麻烦的是高度依赖于油气开发的经济结构恰恰比制造业驱动的经济结构更能制造收入分配失衡、腐败、经济波动。如果说,苏联时代的中亚还有可能依托全苏市场和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加盟共和国的制造业而缓解本地产业结构负面影响、依靠大国较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应对经济冲击的话,那么,时至今日,作为独立的小国,中亚诸国已经不具备这样的有利条件了。

民族关系同样是中亚诸国社会的裂痕。尽管中亚各国均以所谓“主体民族”命名,但各国同样存在大批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德意志等欧洲系民族,朝鲜、东干等东亚系民族,以及其他突厥系少数民族,俄语的族际交流语言地位相当稳固。尤其是哈萨克斯坦,苏联时代和独立后相当一段时间俄罗斯族都是当地第一大民族,只是由于独立后持续“去俄罗斯化”才下降为第二大民族。对于中亚国家而言,“主体民族”与欧洲-东亚系民族之间的关系同样是一个事关其稳定与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甚至可能成为致命问题。

自从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的“去俄罗斯化”相当过头,排挤知识技能较高的俄罗斯族,优先提拔安置哈萨克族、土库曼族……导致中亚人才流失,不仅损害了国家发展潜力,而且造成社会矛盾暗流涌动。石油熊市让这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中亚各国需要正视所谓“本土民族”在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矫正其“去俄罗斯化”路线,否则,许多自以为是给哈萨克族谋利益的做法恐怕最终只是阻塞了哈萨克族自我提升的路径。况且,这些国家的好多政策措施,着眼点并不是做大做强本国经济社会实力,而是提升当前“主体民族”权力,而这样的措施必然会留下许多副作用。

在狭隘民族主义裹挟之下,中亚国家能认识得到这些问题吗?他们有决心有勇气有能力推行这样的改革吗?

回顾1986年12月17日-18日阿拉木图骚乱,正是这场骚乱揭开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民族冲突频发、国家解体的序幕。骚乱起因是哈萨克党中央全会决定解除74岁的哈萨克族丁·阿·库纳耶夫的哈萨克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按常理,库纳耶夫不仅高龄,而且政绩不佳,该共和国工农业部门连续多年不能完成生产计划,在共和国党代会和苏共大会遭到点名批评,解除其职务,代之以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新人,理所当然,也是当地人民的福音。

但库纳耶夫虽然治理无方,却保位有术,在担任哈萨克共和国党政要职的30多年里任人唯亲,在各个领域安插了一大批不学无术、只关心个人福利却擅长阿谀逢承的人,结成了盘根错节的帮派。在面临党纪国法制裁之际,聚集在他周围的利益集团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就将地方民族主义视作对抗中央的护身符,在这个俄罗斯族人口占多数的加盟共和国操纵、掀起了一场地方民族主义骚乱。

尽管中国不会干预中亚国家的内政,但必须冷静客观地观察这些邻邦、贸易伙伴,正视他们客观存在的问题,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估其稳定性和发展潜力,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商业外交策略。

文/梅新育 原载于《中国石油企业》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石油熊市下的中亚危机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