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为什么说俄罗斯对中国出让战略油气田不靠谱?

经济 rock 8529℃ 1评论

640

向东:中国的困境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开始“走出去”时,俄罗斯一直是合作的重点目标。客观上看,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与中国接壤,油气供应不需要经过第三国。在主观上,当年中国石油工业很多主管领导有留苏经历,自然愿意到俄罗斯去。

但俄罗斯并没有将中国作为理想的油气合作伙伴。中国的优势主要在市场和资金方面,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稍显不足,而中国企业的国有背景成为保守势力反对交易的借口。2003年,俄罗斯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中石油收购斯拉夫石油公司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从那之后,双方在油气合作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方的资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仅2008年底,中国就为原油供应和管道建设提供了250亿美元的贷款。

可以说,过去十年中俄油气合作已经取得了重要和突破性的进展,但双方的合作仍集中在资源贸易和为此而进行的管道建设方面。两国建成运营了中俄原油管道(每年供应1500万吨),东线天然气供应合同已经签署(未来将每年供气380亿立方米),西线管道(年供气300亿立方米)也已经签署框架协议,商业合同正在谈判之中。

中资石油公司的海外业务发展,占有资源是核心目标,利用中国的技术和人员进行开发是主要手段,但这在俄罗斯却难以实现。目前中石化在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49%)和萨哈林3号(20%)项目上拥有股份,中石油持有伊尔库茨克州东方能源公司49%的股份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20%的股份,但这些项目都没有实质性地参与作业和管理。

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将与中国的上游合作之门开了条缝,俄罗斯石油公司向中石油出售万科尔油田10%的股份。尽管万科尔油田是东西伯利亚最大的在产油田,但中方对10%的股份显然不满足,中石油发言人曾强调,中方愿意提高在该油田中的份额。但问题在于,当门开得更大时,中国如何同俄罗斯进行油气上游领域的合作。

毫无疑问,无论是以前还是在制裁条件下,俄方对中国的需求仍主要来自资金。“资金换资源”是中俄油气合作最主要的模式——中方向俄方提供贷款或者预付款用于管道建设和资源开发,俄方则以油气供应来偿还贷款和预付款。坦率来说,中国难以代替西方公司向俄罗斯提供最顶级的油气开发技术和设备,或者进行大型油气项目建设。因此,除了给钱,中方与俄罗斯油气合作的内容还相当薄弱。

另一个问题是份额。获得控股权当然可以使中方对项目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在俄罗斯的具体环境下,并不能保证对项目的控制,俄方仍拥有行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一系列的制约手段,而这些手段都曾经使用过。更大的风险在于,俄罗斯在危局时刻暂时的让步,往往意味着未来更强烈的反弹,而中方几乎没有任何制约手段。中方必须认识到,不具普遍性的政策极具风险。

因此,中俄上游合作中最重要的不是俄罗斯给予中国特殊的待遇,而是更加透明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制度;需要的是(起码形式上的)国家立法,而不是个别领导人在非正式场合的发言。

文/刘乾 香港凤凰周刊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为什么说俄罗斯对中国出让战略油气田不靠谱?

喜欢 (3)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老毛子什么时候靠谱过
    匿名2015-04-19 1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