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金砖褪色,巴西不妙

经济 rock 9679℃ 1评论

54f0395980cac4ef41a87fd3_0_quipimage

在里约热内卢,访客往往不觉巴西有何不妥。中产阶级自然懂得生活之道:中心商务区离科帕卡巴纳海滩(Copacabana)和伊帕内玛海滩(Ipanema)仅几分钟路程,可以先打一局沙滩排球或做一次冲浪,再开始一日之计。对冲基金公司的办公室近瞰植物园美景,远眺翠绿山峰。但只要离开这些舒适区域,光辉瞬间黯然。饱受贫困与暴力折磨的大小贫民窟紧傍山麓。巴西的经济亦如是:愈深审视,愈见险恶。

过去25年里,巴西历经大起大落。20世纪90年代初,其通胀水平达2000%以上;直至1994年启用新货币,通胀才得以消退。到了世纪之交,巴西赤字严重,深陷债务泥潭,迫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2年出手相救。而之后,疾苦消散,巴西成为增长的巨人,随着铁、石油和糖出口畅旺,以及国内消费锦上添花,2002至2008年间,经济年增长率达4%。如今,巴西却重临困境。过去四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3%。巴西中央银行请来100位经济学家作出的估计显示,今年巴西将出现0.5%的负增长,2016年的增长率则为1.5%。

温和下滑、快速反弹——专家预测的这两方面均显乐观。过去十年,私人消费贡献了GDP增长的50%,如今前景堪虞。随着通胀升至7%以上,人们的购买力被日渐销蚀。物价高涨仍将持续。巴西目前旱情严峻;由于四分之三的电力来自水电,这令巴西能源吃紧。为避免停电,政府计划提高电价促使人们减少用电:今年电价将最高提升30%。仅过去一个月,巴西货币雷亚尔兑美元就贬值10%,进口价格上涨将加重通胀问题。

可支配收入增长赶上通胀的希望渺茫。一个原因是,巴西工人的生产力不足以推动薪资水平进一步上升。过去十年,私营部门的薪资水平比GDP上升得还快;备受偏爱的公营部门雇员的薪酬升幅更甚(见图表1)。由于巴西的最低工资与GDP及通胀水平挂钩,经济衰退将冻结数以百万计工人的实际工资。

54f0395980cac4ef41a87fd3_5_quipimage

随着巴西新任财政部长若阿金·利维(Joaquim Levy)极力平衡收支,紧缩政策也将来势汹汹。燃油税逐步上调,对这个爱车国度无疑是个打击。如果利维对现行的优厚国家养老金制度作出改革,巴西老年人的收入将陷入停滞。

偿债支出令局面雪上加霜。过去十年,私营部门信贷总量占GDP的比例从25%跃升至55%。巴西的家庭债务总额约占可支配收入的46%,比意大利或者日本的家庭负债水平低得多。然而借贷利率已达天价。其中五分之四是代价惊人的消费信贷(据巴西央行数字,新借贷平均利率为27%)。一旦加上巨额本金还款,还本付息占可支配收入的21%。随着经济放缓,央行又因高通胀而不愿降息,消费者将感受到压力,摩根士丹利的阿瑟·卡瓦略(Arthur Carvalho)如是说。2月25日的一项调查显示,巴西消费者信心降至十年来最低位。

能够弥补需求不足的来源甚少。截至2013年的十年中有八年巴西的国内投资呈上升势态,往往是大幅上升,但2015年,投资将下降。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这家部分国有的石油巨头是巴西最大的投资者,目前却陷于贪腐丑闻而令企业支出瘫痪:此事件致其放弃投资,可能造成高达1% GDP的损失。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于2月24日将其债务评级降至“垃圾级”;如果巴西石油不尽快公布审计结果,可能连贷款也无法获批。

尽管雷亚尔在贬值,出口也并非答案。巴西45%的出口流向中国、美国、阿根廷、荷兰、德国这五个国家。十年前,按其在巴西贸易的权重计算,这些经济体的平均GDP增长率为12%;今年能达到5%已经算好了。

然而,巴西遭遇“歉年”还不是最大的担忧,问题在于其政策杠杆失灵,将导致国家深陷覆辙。2014年巴西在偿付利息上支出3114亿雷亚尔(占GDP的6%),比2013增加了25%。这意味着即使利维的财政手段起效(其目标是实现相当于GDP 1.2%的基础预算盈余),巴西仍远未达至收支平衡。尽管失业率下降,但福利开支仍然上升,事实证明政府难以收紧支出。经济萧条,政府要控制支出将更为艰难。

巴西危险的财政状况令债务融资刺激手段无从谈起。其国债总额占GDP的66%,是金砖四国中最高的。其国债收益率为13% ,超过俄罗斯。这一数字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Fitch)对巴西的评级是“垃圾”之上一级,而巴西的债务、赤字及利率均高过同级别的大多数其他国家。若经济增长落空,其信用评级势必被降低,进一步抬高债务成本。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金砖褪色,巴西不妙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不妙的不止巴西
    匿名2015-04-12 08: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