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矢吹晋: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中美日台攻防战

军事 sean 17534℃ 0评论

在开始对冲绳实施占领管辖时,美日双方围绕冲绳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各种讨论,但钓鱼岛问题并未被列入讨论范围。当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奄美大岛的回归问题,随后举行了是否将冲绳本岛和八重山群岛从日本本土分离等讨论。主张冲绳独立的提案在冲绳咨询会的投票中获得了全部20票中的3票。

钓鱼岛问题是在冲绳返还谈判的最后阶段突然显现出来的。一般认为,钓鱼岛列岛的归属问题是在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ECAFE)的调查报告(关于此调查背景,参见该书109页)提及这一海域附近蕴藏石油资源之后凸显的。在当时,确保经济增长所需资源已是各国极为关心的问题,而蕴含石油资源的钓鱼岛也很自然地在这一背景中引发各国的关注。

但是,这座无人岛位于中日边界线上,自古以来就是中日海上交通的必经之地。如果在此处划定国界线,它正处于极易引发冲突的位置。蕴藏石油资源确实点燃了这一问题的导火索,但即使不存在石油资源的相关报道,在此划定国界也势必会诱发战争。从古贺辰四郎发现所谓“无主地”,到日本内阁秘密采取“先占”措施(未公开)前后经过了十年的时间。这些都和钓鱼岛列岛位于日、中、台三者间极其微妙的位置分不开的。

美国前总统格兰特(Ulysses Grant,1822—1885)将《李鸿章的冲绳三分割提案》转交给明治天皇是在1879年7月4日,古贺辰四郎发现所谓“无主地”上奏“申请树立界碑”是在1885年,日本内阁决定占领是在十年后的1895年1月。当时石油资源尚未开发,还处于将渔业资源和信天翁的羽毛认定为资源的时代。现在的人们认为:“钓鱼岛因为石油而成为冲突的焦点”,但实际上如果日清或中日两国划定国界,钓鱼岛必定成为国界线的一部分,必然会成为引发战争的敏感地区。

代替七岁的光绪皇帝接见格兰特(Ulysses Grant)将军的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格兰特在其《格兰特将军回忆录》(Around the World with General Grant,the American News Co.,1879)中写道:关于日清间的“琉球所属问题”,被称为Prince Kung的恭亲王奕同天津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一道向格兰特表明了清政府的立场。格兰特为将清朝的立场转达给明治天皇,于1879年7月4日和8月10日两度拜谒明治天皇,期间多次同内务大臣伊藤博文、陆军大臣西乡从道会谈。(松井顺时编《琉球事件》,1880年2月)

冲绳返还过程中的台湾的不满

笔者提前做出本文结论:在冲绳返还的最后时刻,当时同美国“建交”的台湾政府反对尼克松政府将冲绳交给日本。例如,据美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参会人员约翰·霍尔德里奇(John Holdridge)回忆,台湾在1969年11月14日提出:应通过冲绳的全民公投(plebiscite)来决定是否应将钓鱼岛交给日本(FRUS,45,44)。这一提案来源于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关于冲绳问题所提出的“中美共管”构想。自开罗会议之后,蒋介石通过中日战争的战后谈判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冲绳地位问题的提案,并对冲绳返还持续表示反对。

1.钓鱼岛的主权

但不久之后,台湾政府就提出将冲绳返还同钓鱼岛列岛两个问题分开处理,“认可冲绳返还,但强烈反对将钓鱼岛列岛交给日本”。1970年9月16日,蒋介石政府在得知钓鱼岛列岛被包含在冲绳返还的内容之后,立即向美国国务院东亚地区事务助理格林(Marshall Green)递交了长达四页的普通“照会”。(FRUS,p.229n.2,国家档案馆,RG59,EA/ROC文件:Lot75,D.61)

按照外交惯例,这份普通“照会”原文未被公开,但可以在美国国务院托马斯·休史密斯(Thomas Shoesmith,时任美国国务院东亚太平洋局驻台湾军事顾问)所作文章中找到相关内容。他在文章中提及因反对日本管理钓鱼岛而引发台北学生游行事件之后,对那份普通“照会”进行了归纳。大意如下:“据台北美国大使馆判断,反美游行的发起者不是政府而是学生。但台湾政府似乎并不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并暗中默许,这是由于对美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及禁止石油开发措施的不满而造成的。”(FRUS,p.292n.6,国家档案馆,RG59,EA/ROC文件:Lot75,D.76)

在美国和香港等地同样也发生了学生的抗议游行。4月12日的白宫录音表明:周书楷“大使”曾向尼克松强调:钓鱼岛列岛问题的最终处理尚未决定,解决钓鱼岛问题是台湾维护自身利益的政策(休史密斯的笔记及尼克松总统文件、白宫记录、1971年4月12日尼克松同基辛格的谈话记录、FRUS,113)。

前文所述保钓人士在《纽约时报》刊载公开信是主张单独处理钓鱼岛问题的象征性事件。据此我们可知,1970年9月保钓活动者已经获知美国政府对钓鱼岛主权问题所持中立立场的消息,九个月之后,公开信最终得以公开发表。约翰·霍尔德里奇(当时的美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参会人员)为基辛格归纳了《“中华民国”对钓鱼岛列岛的要求》,内容如下:

基辛格请求“中华民国”对于钓鱼岛问题要求的相关信息。最近的总结是3月15日“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馆”转交给美国国务院关于“中华民国”对钓鱼岛的普通“照会”,要点如下:

—15世纪的中国史书记载:钓鱼岛是位于台湾和独立的琉球王国之间的岛屿。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地质构造类似于台湾的其他岛屿。钓鱼岛相比琉球离台湾更近,被大陆架边缘的冲绳海沟(海深2000米)隔开。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是台湾渔民传统捕鱼区域,台湾渔民自古就将这些岛屿命名为钓鱼岛列岛。

—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到日本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从中国割占,日本政府从未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入冲绳县管辖。

—“中华民国”出于维护地区安全的考虑,对美国根据《旧金山和约》第3条规定维持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占领没有异议。但国际法规定:对某一地区的军事占领不能影响该地区的主权归属。

—鉴于美国政府对琉球群岛的军事占领将于1972年终止,我们要求美国政府尊重“中华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拥有的主权并早日将这一主权归还给“中华民国”政府。(FRUS,115)

1971年4月12日,台湾“驻美大使”周书楷在离任之际拜访了尼克松,并做了如下暗含警告内容的发言。该发言内容被记载于美国国务院的笔录中:“周书楷因此提出了钓鱼岛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如果台湾政府丧失了国家利益,知识分子和海外华侨一定会‘投向对岸的怀抱’(意指放弃台湾转而支持北京政府)。美国政府提出的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属于冲绳这一言论已经招致暴力性的反对。海外华侨的保钓运动就是实例。”(FRUS,113)由上述内容可知,周书楷警告美国政府:关于钓鱼岛问题,如果美国不能保护好台湾政府的利益,知识分子和华人华侨将会倒向大陆的共产党政权。这可以理解为是对美国的警告。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矢吹晋: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中美日台攻防战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