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民族主义、石油危机与美国对伊朗的政策(1951-1954)

经济 ywz 14870℃ 0评论

二、美国:从中立、斡旋到疏远摩萨台

1.美国的中立

伊朗议会批准国有化提案后,英国驻美大使弗兰克斯(Oliver Franks)与美国助理国务卿乔治·麦吉等人曾4次就伊朗问题进行讨论。英国的立场并未改变,即建立“在英国注册的新公司”,希望美国给予“悄悄的支持”,敦促伊朗与英国谈判。美国则提出,英方的建议应与国有化一致,英伊应平分利润。乔治·麦吉还担心共产主义可能会利用国有化运动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力劝英国重新考虑它的方案,并警告说,如果英国按原计划行事,相信美国不会支持,“因为这样会把我们置于国有化力量对立面的危险境地。”〔6〕

乔治·麦吉就英美会谈向杜鲁门作总结说,英国对国有化浪潮的认识没有美国务院深刻。“英国人相信可以较小的让步达到目的。”后来英国果然没有采纳美国的意见。对此,美国表示,尽管不能支持英国目前的计划,它们会采取“善意中立”的政策。〔7〕

美国始终从冷战的角度来考虑伊朗问题。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份题为《关于美国对伊朗问题应持何立场》的研究报告中说:“由于伊朗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而又无法抵抗武装进攻和政治颠覆,必然被苏联视为其侵略计划中的不变目标。”报告重申美国对伊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防止苏联控制伊朗,加强伊朗与自由世界的紧密联系”。〔8〕艾奇逊3月17日给驻伊使馆的电报更耐人寻味。他说,美国不鼓励国有化,但承认主权国家实行国有化的权利,只要履行适当的补偿,而且在目前形势下,“反对国有化会使美国和西方在伊朗的政治地位受到危害,可能使伊朗落入苏联手中。”“不过,这一政策不宜对外公开,免得国有化运动受到鼓舞”。〔9〕

美国这一复杂的心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它想乘机在伊朗扩大自己的影响,因此摆出尊重伊朗主权、不反对国有化的姿态,不会明确站在英国一边。其次又担心英国的做法成为苏联干涉的口实或为人民党扩大影响提供机会。但是,英国毕竟是美国的盟友,在美国“从政治和经济上扶持伊朗,使之成为阻止俄国侵略的屏障”〔10〕这一主要目标上与美国一致,因此美国又不便公开支持伊朗。尽管它不同意使用武力,对英国施加的压力也是有限的。美国国务院在3月份曾制定了一项新的援伊计划,其中包括进出口银行2500万美元贷款等方面的内容,但对援助的效果却没有把握。此外又担心伊朗等国得出“要获得美元的最好办法就是制造危机”的结论,从而使美国受到“支持对英伊公司实行国有化的指责”。〔11〕这就再次暴露了美国政策的两难处境:既担心自己的态度被伊朗看成是对国有化的鼓励,又担心英国一意孤行在伊朗导致共产党政变。

国有化法宣布后,英国表示不予承认,进而决定以武力相威胁。英国舆论界也响起一阵对伊动武的战争舆论。5月18日,美国国务院发表题为《美国在同英国和伊朗会谈中的立场》的声明,首次公开它对伊朗问题的态度。〔12〕美国希望英伊争端友好解决。声明既支持伊朗的国有化立场,又警告伊朗单方面取消合同的严重后果,强调伊朗石油生产离不开英伊公司的技术、资金和销售手段;既奉劝英国承认国有化原则,理解伊朗“控制本国资源并从中获利的愿望”,又声称美国“既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不同意”英国的任何具体建议,希望英伊就此举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竭力摆出中立的姿态,声明还说,在伊朗单方面采取行动的情况下,“美国石油公司不会在伊朗开展业务”。〔13〕这说明美国公司后来参加英伊公司为首的对伊朗石油的联合抵制,是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

出乎美国意料之外,声明遭到伊朗的抗议,指责美国要求英伊谈判是干涉内政。伊朗的反应使艾奇逊大为“惊讶”。驻伊大使也向伊朗外交部重申,美国与英伊两国关系均“友好而密切”,“干涉内政”纯系误会。〔14〕

6月20日伊朗宣布接管英伊公司,成立伊朗国营石油公司。英籍职员以辞职相抵制,英国军舰也在波斯湾摆出武力干涉的架式,伊朗局势顿时紧张。艾奇逊等人7月4日又与英国大使会谈,并达成一项共识:英国的武装干涉只会导致苏联的武装干涉。〔15〕美国当然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杜鲁门决定派哈里曼去伊朗调解。对此英国外交大臣7月7日写信给艾奇逊说,伊朗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问题之一就在于伊朗人一直认为英美在石油问题意见不一致,美国为了防止伊朗落入俄国手中,随时都准备帮助伊朗。〔16〕言下之意是美国在斡旋过程中应该明确支持英国,给伊朗施加压力。美国并不打算公开支持英国。第二天杜鲁门即致函摩萨台,认为英国已接受了国有化原则,希望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而这就是哈里曼此行的目的。〔17〕

2.哈里曼斡旋

1951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使哈里曼出使德黑兰。欢迎哈里曼使团的是一场万人反美反英示威游行。这次示威固然与人民党的策划有关,却也反映了伊朗民族主义不仅具有狂热和极端的特点,成分也很复杂,并非摩萨台政府所能完全控制的。从整个会谈来看,哈里曼等人用以说服摩萨台的主要论点是:要想卖石油就得有销售渠道。中东产油国并非伊朗一家,伊朗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与英伊公司合作,实行国有化还必须付出补偿,否则石油公司就会联手对付伊朗,国有化便难以成功。〔18〕摩萨台终于同意与英政府谈判,条件是英国事先公开承认国有化原则。

8月8日谈判开始。这次英方带来八点建议,除了对半分成,核心是将英伊公司改组成两个新公司——购买组织和销售组织。哈里曼后来也参加了会谈,他强调英国的建议“为谈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他私下认为斯托克斯企图使摩萨台依附英国很不现实,这样摩萨台也会受到背离国有化法的指责。〔19〕摩萨台对英国的方案根本不感兴趣。23日,谈判又告破裂。

英国首相艾德礼24日写信给杜鲁门,决定不再与摩萨台政府打交道,并附和美国的看法,伊朗有被共产党控制的危险,要求美国宣布完全支持英国。〔20〕9月12日摩萨台另外提出四点建议,但哈里曼拒绝向英国转达,等于宣布斡旋已告失败。哈里曼等人认为,由于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和狂热分子的强大压力,摩萨台担心难以向民族阵线的极端分子交代,根本不想达成任何协议。“摩萨台的资本是与英国人斗,如果争端解决了,他的政治权力也就完结了”。〔21〕

哈里曼斡旋的失败,说明了美国立场的限度。美国实际上并不反对国有化原则,也不愿公开站在伊朗民族主义的对立面,何况摩萨台又表现出亲美的态度。但美英在中东还有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在伊朗虽不无企图,却不想过分得罪英国,因而常常故意曲解伊朗的国有化立场,试图找到某种变通办法,亦即在名义上满足伊朗的国有化要求或至多是说服英国作出一定让步,实现国有化的部分内容(美国有时甚至认为摩萨台尽管态度强硬,实际需要的也不过如此),英国则可以保留许多实际利益,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危机。但是伊朗要求的是彻底的国有化,这也是摩萨台政府在国内取得凝聚力的需要,因为在民族主义浪潮之下,任何妥协都可能遭到反对。哈里曼等人并非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他们仍然希望伊朗能接受一个折衷方案。英国也不愿作出足够的让步。

谈判破裂之后,英国加紧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对伊朗重开谈判的建议也未加理睬。9月27日,伊朗军队占领了炼油厂。最后一批英国职员离去,英伊公司统治伊朗的历史至此结束。

由于伊朗一直严重依赖其石油资源,最大炼油厂的瘫痪和英国为首的国际石油公司对伊朗石油的联合抵制,使伊朗经济日益恶化。

9月28日,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杰布(GladwynJebb)向安理会提出申诉,要求安理会迫使伊朗服从国际法庭的临时裁决,〔22〕停止驱逐英国技术人员。10月15日摩萨台亲赴安理会发表演讲,阐明伊朗的立场。〔23〕英国的提案最终因未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而遭挫败。

10月22日,美国驻伊大使亨德森(Loy Henderson)向国务院报告了伊朗形势。报告认为,摩萨台等民族阵线领导人靠鼓励和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得以上台,一味迎合这种“盲目然而普遍的情绪”,把经济问题放在次要地位。经济与社会形势的恶化使许多人开始不满,共产主义正加紧利用这种形势,西方的影响却在减弱。国王是反共的主要人物,但此时显得软弱无力。〔24〕这样的报告无疑会增加美国政府对援助摩萨台的顾虑。23日摩萨台应邀访美,先后与杜鲁门、艾奇逊等人会谈。尽管他一再强调伊朗形势严峻,美国对他的援助请求没有明确答复,只表示希望伊朗尽快解决与英国的分歧。〔25〕

3.美英对摩萨台政权态度的接近

1951年11月,丘吉尔保守党政府上台,决心与美国进一步合作解决伊朗问题。11月4-14日,艾登与艾奇逊在巴黎举行了五次会谈。美英对摩萨台的态度此时仍有明显分歧。美国认为如果英伊停止谈判,美国完全支持英国,将导致伊朗内乱,共产党会很快掌权。只有支持伊朗现政府才能避免其国内的分裂。〔26〕英国则认为共产主义不是代替摩萨台的唯一选择,摩萨台的继任者可能更愿意与西方合作。〔27〕美国此时还不想让摩萨台倒台,因为对他的继任者没有把握。艾奇逊明白地告诉艾登,美国不仅不会支持英国坐等摩萨台垮台的态度,而且将单独决定向伊提供财政援助。〔28〕

美国政府在寻求维持伊朗政局稳定的办法,美国石油公司却在积极配合国际垄断财团对伊朗的联合抵制,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它们控制的海湾地区和沙特石油的价值。它们甚至认为政府对伊朗的立场过于软弱,会影响美国公司在中东的地位。〔29〕由于无法输出石油,1952年的伊朗石油业实际上已瘫痪。1月13日摩萨台向美国提出紧急援助要求,声称如果美国不及时伸出援手,50天内伊朗就会崩溃,人民党将接管政府。他甚至说,5天内美国不做出答复,他只好求助于苏联。美国并不认为目前的危机会导致人民党上台。它感到此时提供援助不仅对恢复伊朗经济作用有限,还会使石油问题长期悬而不决;同时,援助不仅得罪英国,而且会削弱国王和保守派反对力量,“从而减少一个更顺从的政府上台的机会”。〔30〕看来,美国已经开始考虑摩萨台被取代的可能性了。

3月20日,美国宣布不能向伊朗提供贷款,理由是伊朗完全可以从它的石油资源中得到足够收入。这显然是在给摩萨台施加压力。艾登也认为美国此举说明英美政策更加接近。〔31〕面对这种形势,摩萨台开始将求援的目光转向苏联,突然加强了与苏联的往来。继伊朗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经济会议之后,5月份苏联代表团又来到德黑兰,讨论贸易和渔业问题。虽然并未达成任何协议,却引起了王室的恐慌,年初已开始的王室“倒摩”运动开始进入高潮。国王与摩萨台的矛盾由来已久。二人的矛盾首先是权力之争,其次是国王坚定地投靠西方,反对苏联和共产主义,而摩萨台要打击的主要敌人却是英国,他同样想依靠美国,但对美苏矛盾也不妨加以利用。

对王室“倒摩”运动,美国实际上持默许的态度。国务院5月30日给驻伊使馆的电报说得很清楚,如果摩萨台被一个更加反共和反对人民党内部颠覆,并且更愿就石油问题与西方达成协议的政府取代,美国将全力支持这个新政府。〔32〕英国则早已着手物色取代摩萨台的人选,并直接参与了“倒摩”活动。王室力量在7月中旬一度扶植盖凡姆上台,但很快就被群众运动轰下台。7月22日,摩萨台复出。

“倒摩”运动失败进一步激化了伊朗反对外国干涉的民族主义情绪,美国也成了打击对象,矛头开始指向美国驻伊军事顾问和美国在巴林岛的石油股份。美国感到调解人的角色很难再扮演下去,遂在7月底向英国建议采取联合行动。〔33〕艾登回信表示赞同,并暗示摩萨台与人民党的关系正在改善,摩萨台政权作为“反共屏障”的价值正在下降,但“近期通过合法手段取代摩萨台的可能性不大”。〔34〕

8月30日杜鲁门与丘吉尔的联合声明,提出两点建议:将赔偿问题交国际法庭仲裁;英伊恢复谈判。美国表示愿向伊朗赠款1000万美元。当然,前提是伊朗接受上述建议。〔35〕美国用援助吊住伊朗的胃口。摩萨台对美国转变立场既不满又不安,但他不想与美国翻脸,没有直接答复美国,却在9月24日照会丘吉尔,拒绝英美联合声明并对声明逐条加以批驳。〔36〕10月22日,伊朗宣布与英国断交。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民族主义、石油危机与美国对伊朗的政策(1951-1954)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