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印巴核对抗:最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全球性难题

军事 sean 6258℃ 0评论

南亚火药桶,印巴间的核对抗

2016年底,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成功从奥里萨邦海岸的卡拉姆岛发射了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V型洲际导弹。“烈火”-V型洲际地对地弹道导弹是印度“烈火”系列最新的洲际弹道导弹,该导弹应用了最新的导航和制导技术,为印度提供了牵制敌人所需的战略深度和威慑力。“烈火”-V将很快纳入印度的核武库。作为回应,2017年初,巴基斯坦军方先后发射了首枚能够搭载核弹头“巴布尔”-3型潜射巡航导弹,并成功试射了首枚可携带核弹头的“阿巴比”地对地导弹。

为了确保有效的核威慑能力,南亚次大陆上的这两个国家经常上演着你来我往的戏码,不断加大核武器的研发投入,增强自身的核威慑力。然而戏剧性的是两国都有意控制核竞赛的规模,2017年2月2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延长了关于减少核武器相关事故风险的双边条约,延长期为5年。根据2007年签订的条约,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各自管辖或控制下的核武器发生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对方,因为事故可能会产生放射性尘降物,给双方带来不利后果或者引发两国爆发核战争的风险。

印巴核武之路

南亚次大陆的正面直接对抗起于1947年印巴分治,而印巴分治直接源于两方宗教政治的对抗,而核对抗是两国战略对抗的核心组成部分。

印度是一个拥有灿烂历史文明的民族,是一个饱经沧桑和殖民的民族,更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崛起的民族。曾经的灿烂文化和影响力,使得印度一直强烈的追寻着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力大国的有效途径,印度强烈地希望被世界认知为一个强国,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眼中。为了提升国际地位,维护大国身份,“核”也就必然而然地成为印度追求的一种关键的战略工具和筹码。

印度弹道导弹型号示意图

印度弹道导弹谱系示意图

20世纪50年代,印度以民用核能计划为掩护,利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核技术,获得了核武器原料—核武器级钚—的生产能力。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秘密研发核爆炸装置,逐步具备了生产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于1974年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进入80年代,由于政权更迭,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保持“模糊”状态,但仍然继续进行核武器研制和生产,同时印度导弹计划也同步展开。

印度自1974年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之后,便以拥核国自居,根本不把巴基斯坦放在眼里。印度不仅经常在巴基斯坦边境挑衅,而且经常在边境组织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让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根本无法睡个安稳觉。面对印度的威胁,巴基斯坦除了走核武器之路根本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选择。同时,19世纪70年代的巴基斯坦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用电量激增,为了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恰逢美国鼓吹“和平利用原子能”,巴基斯坦向美国购买了一座5兆瓦研究型反应堆,并在加拿大的帮助下建立了一座120兆瓦的重水核电站。而第二、三次印巴战争也让巴基斯坦意识到盟友的不可靠,只有自己拥有核力量,才能保持印巴均势。可以说,内外交困使得巴基斯坦毅然决然走上了拥核之路,20世纪80年代,巴基斯坦开始实施自己的核计划。1998年,巴基斯坦连续进行了6次核试验,一举奠定了自己拥核国的地位。

截至2016年,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年度报告,报告称全球共拥有15395枚核弹头,比2015年减少455枚,其中4120枚为部署状态,其中印度拥有100~120枚核弹头,巴基斯坦拥有110~130枚核弹头。可以看出从核弹头数量上讲,两国继续争锋相对,保有着互相摧毁的能力,在导弹运载工具上两方更是针尖对麦芒。

型号众多的“烈火”家族。印度的核武库之中,“烈火”地地弹道导弹家族在印度军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目前,这种导弹总共有6种型号,分别为“烈火”-I、“烈火”-II、“烈火”-III、“烈火”-IV、“烈火”-V和“烈火”-VI。其中,“烈火”-I射程为700千米,“烈火”-II为2500千米,“烈火”-III为3500千米,“烈火”-IV型导弹的最大射程为3500千米, “烈火”-V型导弹的射程为5000千米,“烈火”-VI型导弹的射程为8000~10000千米。

“烈火”-I型导弹是“烈火”家族中的老大,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2004年进入印度陆军部队服役。该型导弹的重量为12吨,全长15米,直径1米,整枚导弹形似一根细长的圆珠笔,射程为700~1250千米,只有一级火箭发动机。印度政府的报告称,“烈火”-I携带1000 千克有效载荷时的射程在700~800千米之间。携带一种特殊弹头时,其射程可达1200千米。“烈火”-II弹长21米,弹径1.3米,弹重16吨,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射程可达3000千米。“烈火”-III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弹长16米,弹径2米,弹重19吨,射程为3500千米,能够携带重达1.5吨的核弹头。“烈火”-IV为印度“烈火”弹道导弹家族中比较新的成员,是基于“烈火”-Ⅱ导弹的最新改进型。“烈火”-IV 弹长20米,弹径1.2米,弹重17吨,射程3500千米。“烈火”-IV相比之前的型号,不仅射程更远,而且精度更高、重量更轻。级间连接也由原来的桁架式改为封闭环式。尤其是它采用的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和能抵御高温的保护罩,在首次试射中整弹表现良好,为印度下一步研制射程更远、速度更快的洲际导弹打下基础。“烈火”-V导弹长17米,重约50吨,采用固体推进剂,是一种非常敏捷的现代化武器系统。该导弹能携带一枚重1000千克的弹头,射程超过5000千米,可达到大多数亚洲和欧洲国家,可在全天候、任何地形条件下机动发射。据报道,最先进的“烈火”-VI正处于研发阶段,能够从潜艇和陆地发射,打击范围为8000~10000千米。

除了“烈火”地地导弹家族,印度还拥有“大地”地地导弹。“大地”导弹又叫“普里特维”导弹,是一种战场支援用的远程炮兵地地战术导弹。“大地”导弹是印度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一种战术支援导弹系统,1995年装备部队。“大地”导弹弹长9米,弹径1.1米,弹重4吨,射程150千米,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推进装置为单级双室液体火箭发动机,可根据有效载荷和射程要求对发动机进行调节。可配用核、常规子母弹等5种弹头,发射车为捷克“太脱拉”(8×8)卡车底盘。可携带常规弹头和轻型核弹头。

除了地地导弹,印度也一直致力于丰富核武器打击手段,以实现多平台和确保战争状态下的核反击能力,其中包括以海军平台为海基导弹家族,其主要导弹型号有“大地”海军型和K-15导弹。

“大地”海军型导弹是“大地”(Prithvi)近程弹道导弹的海军版,射程达350千米,能携带500千克的常规或核弹头。该型导弹能用作反舰武器,并且还能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摧毁陆上目标。

海基K-15导弹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研发,射程约700千米,长10米,直径一米,发射重量约为10吨,常规有效载核达到500千克,可携带战术核弹头。K-15使印度海军具备了进行水下核打击的能力,但是K-15弹射程短,投掷重量太小,实质上不具备战略核打击能力。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印巴核对抗:最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全球性难题

喜欢 (4)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