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标准-6导弹的升级之路

军事 sean 19538℃ 0评论

标准-6导弹的作战方式也是在成功利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以拦截超低空飞行巡航导弹为例,为了提高拦截概率,标准-6导弹必须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以便进行远距离拦截。进行超视距远距离拦截可以有效发挥防空导弹原有的潜力,成倍扩大舰队的防御半径。传统舰射导弹能够发现掠海目标的最大距离在30~40km之间,因为舰载雷达会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无法有效对抗低空飞行目标。满足超视距作战的首要条件是摆脱传统型标准导弹对发射舰目标照射雷达的依赖,克服发射平台雷达的地平线限制。标准-6导弹的解决方案是纳入“海上综合火控防空系统”(NIFC-CA),利用鹰眼E-2D 预警机等舰外传感器平台提供的目标数据进行交战,到最后阶段再利用导弹本身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完成攻击,标准-6导弹+ NIFC-CA 系统作战示意图见图3。

标准-6 导弹+ NIFC-CA 系统作战示意图

图3 标准-6 导弹+ NIFC-CA 系统作战示意图

NIFC-CA 是美国海军力推的一种协同交战防空体系,其构成包括宙斯盾战舰、标准-6 舰空导弹、鹰眼E-2D预警机等,旨在利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目标数据接敌以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协同瞄准。

为避免增加预警机工作负荷并造成作战效率降低,预警机在作战时只对超低空飞行目标进行探测并将目标信息传回发射舰,导弹的作战指令仍然由发射舰给出。为解决超视距作战存在的“舰弹通信”难题,标准-6采用了高抛弹道,以便在弹载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之前始终能够接收舰上发出的指令。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和巧妙设计,标准-6 导弹圆满实现了远距离拦截超低空巡航导弹的目标,既没有额外采用过分先进复杂的设备,也没有改变整个系统原有的任务规划。

虽然标准-6使用了多项成熟技术,作战潜力很大,但是美国海军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研发策略,逐步为导弹升级新的任务能力,这样做不仅降低了风险,也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同时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作战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2 通过软件开发进行升级

标准-6导弹于2015年开始进行反水面作战,据美国海军水面舰艇武器办公室项目经理Ladner上校介绍,该型导弹还将增加其它一些新的任务能力。出于保密原因,他不肯讲出这些新任务能力的具体类型和数量,但是他透露说,所有相关的升级都会通过软件升级实现。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导弹的能力,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为舰队提供新型作战武器。另外他也强调,为每一项新任务开发的软件都需要经过严格测试,除了进行成百上千次建模和仿真试验之外,还需要进行地面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最终的飞行验证。

据Ladner上校介绍,标准-6导弹利用软件升级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2004年开始研发之初,标准-6导弹项目办公室便决定使其具备再编程能力,由此为这种导弹实现软件升级奠定了基础。软件升级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通用弹药内置测试再编程设备”(CMBRE)为已经部署的导弹现场安装软件,从而大大缩短升级时间。

通用弹药内置测试再编程设备

图4 通用弹药内置测试再编程设备(CMBRE)

根据保障要求,导弹服役一段时间后都需要返回检查和重新认证,软件升级一般会在重新认证期间完成。按照先前的运作模式,全部导弹完成一个重新认证周期大约需要5 年时间,软件升级也需要相同时间。使用CMBRE可以使情况大为改观,只要设备充足、条件允许,将全部导弹升级到最新作战能力只需一年时间,最快能在一个季度之内搞定。

尽管利用软件升级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与硬件升级相比,通过软件升级仍然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同时还具备升级速度快和频率高的特点,能够对敌方的电子对抗手段作出迅速反应,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标准-6导弹的升级之路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