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狂潮的背后

经济 sean 7050℃ 0评论

海外撒钱

那么,它们从哪里获取收购所需的资金呢?对很多收购方来说,答案是举更多债。在中国的银行眼中,借钱给海外的中国公司是一种安全的与国际接轨的方法。政府也鼓励银行支持海外收购。只要被收购方有强大的现金流,银行就愿意以被收购方的资产为担保,为收购提供贷款。这样一来,这些公司的负债程度会达到只有在杠杆收购(译者注:Leveraged Buyout,LBO,并购方公司利用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目标公司的策略,通常并购方公司的负债程度会相当高)中才会出现的高度。

国外银行也参与了其中的一些交易:汇丰银行、瑞士瑞信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和意大利裕信银行正在帮助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筹集银团贷款(译者注: 银团贷款是指由一家或数家银行牵头,多家银行参与组成的银行集团,以不同的分工,共同向一位或以上借款人提供贷款)。中国化工同意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一家来自瑞士的植保公司——先正达公司。银行家说,当收购方财务状况不可靠时,通常有两件事能让他们宽心:一是交易本身会为他们带来收益;二是收购方,尤其是国营企业的政治血统能够用以自保。一位并购顾问这样说道:“你得相信,收购方的影响力太大,(政府)不会(放任其)失败。”

对于收购方来说,收购在金融层面上的合理性来自两个原因,虽然这也反映了中国市场的扭曲。首先,依靠债务完成的收购其实能使其债务负担更易承受。拿中联重科这一建筑装备制造公司来说,撇去利息、税务、货币贬值和分期还债等因素,它的负债是收入的83倍。中联重工意欲用34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美国特雷克斯公司,后者的负债仅为收入的3.5倍。即使全部靠借款完成收购,新公司的债务收入比仍将降至18左右,这对中联重科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改善。

第二,中国收购方明白,一项关键的财务指标对他们是有利的:国内股票市场中的估值远远高于国外。中国收购方市盈率的中位数是56,目标公司的2倍。 (译者注:市盈率指每股市价除以每股盈利。一般来说,市盈率在28以上即反映出股票市场存在泡沫。)实际上,这意味着收购方可以在国内发行股票,然后利用收益去购买在他们看来便宜了一半的国外资产。这同时也给了它们在竞标战中战胜对手的武器。可能在外国人看来,中国公司花的钱有些不值,但只要中国银行和股东愿意买单,中国公司就又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本文原载于The Economist 编译/Nelson & Kev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狂潮的背后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