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军统”为抗战胜利做出过很大贡献,但亦因其从事暗杀和反共活动而臭名昭著。1938年“军统”西北区便将在西安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宣侠父秘密杀害。在重庆“军统”对中共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社等单位设置侦察哨,广布密探,对中共人员盯梢,运用各种渠道窃取中共方面的情报。围绕陕甘宁边区“军统”建立起严密的特务组织网,接连派遣特务打入延安等等。
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成国防部,军统局的正式名称亦改为国防部保密局。
军委会里的“名流内阁”
今天,在重庆沙坪坝区土主镇的三圣宫,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旧址。作为军委会下的四大机构之一,政治部可谓是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体现。政治部负责下列事务:“一、陆海军之政治训练。二、国民军事训练。三、战地服务及民众之组织与宣传。”
1938年2月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正式成立,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陈诚出任部长。为表示与中共合作抗战的诚意,国民党方面邀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这个职位是整个抗战时期中共党员在国民党军政部门所担任的最高职务。政治部下设三个厅,分别由贺衷寒、康泽、郭沫若任第一、二、三厅厅长。周恩来主管第三厅,即抗日宣传工作。
为了更好地团结各界人士宣传抗战,经过反复酝酿、磋商,尤其是在周恩来的具体筹划和郭沫若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向第三厅派出了大批干部并建立了党组织,为开展各种抗日宣传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后,第三厅由武汉迁到重庆办公。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等人的努力下,第三厅招揽了田汉、阳翰笙、洪深、徐悲鸿、杜国庠、冯乃超、史东山、应云卫、冼星海、张署、叶浅予、马彦祥等一大批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加入,同时还联络到了日本进步人士鹿地亘参与抗日宣传,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宣传阵容。当时,社会上盛称第三厅为“名流内阁’”。该厅为抗战做了大量宣传工作,起到抗战文化战斗堡垒的作用。1940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撤销第三厅,另外设立文化工作委员会。作为学术团体,仍隶属政治部领导,美其名曰“离厅不离部”。文工会主任委员仍由郭沫若担任。文工会包容了比第三厅更广泛的各界代表人物,有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电影艺术家、美术家、音乐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自然科学家等等。文工会在重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对内对外的文化活动。
在抗战后期国共关系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文化工作委员会为团结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文|/黄金生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7月上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抗战指挥中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