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俄下一代轰炸机大比拼

军事 rock 12748℃ 0评论

112134_427

  3 突防措施

按照美国等军方的评估,最迟不过2020年左右,包括新一代战斗机、地空导弹甚至定向能武器在内的先进防空武器和各种反隐身手段将会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将随之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届时即使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B-2A隐身轰炸机也将无法维持现有的技术优势。鉴于此,新一代轰炸机必须拥有比现役轰炸机更先进、更完善的自防护措施才能确保自身在日益严酷的未来战场上生存并完成任务,这已经成为美国和俄罗斯军方的共识。同时,美国和俄罗斯两国下一代轰炸机增强自我防护能力的技术途径也基本一致,均强调以提高隐身能力为主,同时辅以电磁干扰、任务规划乃至自卫武器多种手段,全面提高飞机的突防/生存能力。尽管这样,美国和俄罗斯在提高各自下一代轰炸机自防护能力的战术/技术思想方面仍存在一些差异。

对美国来说,随着其网络中心战思想及相关支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美军已不再片面强调LRS-B的单机突防能力(尽管其轰炸机自防护技术仍为世界领先),而更重视通过协同作战、体系支持来提高该机的任务效能。LRS-B入役后将被集成到美军全球军事信息网络中,战时可与地面、水面、空中和太空的各种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依靠美军的系统整体优势来协助自身完成任务。例如,LRS-B在突防过程中可实时接收敌方防空导弹、截击机等相关威胁信息,选择更加安全的飞行路线;或者实时召唤F-22/F-35战斗机、弹道/巡航导弹、电子战飞机压制敌防空系统,协助自身突防。这与美国空军前两代承担对地攻击任务的隐身飞机—F-117A战斗轰炸机和B-2A战略轰炸机明显不同,二者在战时通常独立行动以尽量减小自身暴露的可能性。

但对俄罗斯来说,由于技术、经济和军事思想等方面原因,目前远没有建立起美国那样强大完善的作战体系,因此,更强调下一代轰炸机应具备较强的单机突防能力,而重中之重的就是大幅提高其隐身能力。为此,PAK DA不惜牺牲苏/俄轰炸机传统的超声速飞行能力,在时隔30余年后重走美国B-2轰炸机的技术老路,采用与后者类似的亚声速飞翼布局[5]。不仅如此,多年来俄罗斯工业界还一直力图另辟蹊径,寻求采用先进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从而在不影响轰炸机气动外形的前提下获得同等甚至更好的隐身效果。目前,俄罗斯的等离子隐身技术相关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可将飞机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降低99%,今后一旦成熟,将会在PAK DA上投入应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给轰炸机提供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生存力增强手段,多年来美国和俄罗斯军方均在考虑为其配备新型自卫武器以进一步加强自防护能力,美国曾经在B-1B轰炸机上进行过加装空空导弹的尝试,俄罗斯甚至还提出过在图-160基础上加装远距空空导弹的图-160P超远程护航战斗机方案。随着近年来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美国和俄罗斯都在考虑为其下一代轰炸机配备自卫用空空导弹,甚至激光等定向能武器,使其在战时面临威胁时不仅可对敌机进行火力反击,甚至还可直接对敌方来袭导弹实施拦截,从而革命性地提高飞机的生存力。

4 无人驾驶技术

轰炸机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具有诱人的前景:外形尺寸减小,驾驶舱取消有利于提高隐身性能;无人员疲劳和生理限制问题,更适合长航时飞行;不存在人员伤亡、被俘和泄密问题;可降低研制和使用成本等。因此,多年来,无人轰炸机一直为各军事大国所追求,美国和俄罗斯也不例外,两国国内对其下一代轰炸机采用无人驾驶的呼声长期很高[6]。但是,目前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军方的态度均相当谨慎,LRS-B和PAK DA并没有像先前外界预测的那样,被明确要求设计成完全无人驾驶的。

对于美国来说,尽管其无人机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美国空军2007年5月公布的2018年轰炸机方案仍为有人机,目前的LRS-B则明显是要在有人和无人之间做一衔接和过渡:考虑将其设计成可选有人驾驶(即保留驾驶舱,在执行任务时根据需要选择有人或无人驾驶)型的,或者先研制有人驾驶的LRS-B初期型,今后再在其基础上发展后续的无人改进型[4]。按照美国军方的设想,今后LRS-B的无人驾驶模式(或无人型)将主要用于长航时或高威胁环境下的ISR等任务场合,有人驾驶模式(或有人型)则适于执行复杂战场或通信不可靠环境下的作战(尤其是核打击)任务。美国军方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实现有人、无人模式(或型别)之间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整个机队的任务完成能力。

而对俄罗斯来说,尽管其工业界曾一度表现得相当激进,近年来多次表示PAK DA将会是一种无人轰炸机。但是,考虑到自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军用无人机领域已经与先进国家拉开了差距,甚至部分小型战术无人机尚需从以色列引进,因此很难想象俄工业界会有能力一步到位,研发出一种大型、甚至具备核打击能力的无人轰炸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俄罗斯军方对发展无人轰炸机的态度远没有工业界那样乐观和自信。2012年8月,俄空军远程航空兵司令阿纳托利?日哈列夫中将明确表示PAK DA仍将为有人驾驶飞机,而将无人化目标推迟到可能于2040~2050年间入役的更新一代(俄称为第六代)轰炸机上实现。不过,鉴于多年来俄罗斯对美国轰炸机的发展动向一直保持着密切跟踪,目前PAK DA也在考虑采取类似美国LRS-B的可选有人或者先有人后无人的发展途径。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俄下一代轰炸机大比拼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