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回归”
氹仔军营,一栋红白相间的葡式小楼见证了百年沧桑巨变。小楼的原始风貌被细心地保留着,它是澳门华洋共处、多元思想交融的文化印记。军营新建成的楼房为了不破坏北面澳门老街区的整体风格,特意限制了高度。
2004年时,站在这围海而成的营区门口,赌场还难见踪影,温玉发只能看到前方涛涛大海。如果时间倒退到1999年,刚进入驻澳部队的他甚至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营,就连当时国家领导人检阅驻澳部队也是在临时租用的停车场上。
现在那个停车场,已经是驻澳部队新口岸营区的所在地,营区正对着远处松山上的东望洋灯塔,那是中国沿海地区的第一座灯塔,是澳门的制高点,也决定了澳门的地理坐标。灯塔边有数座17世纪建成的炮台堡垒,是这“东方拉斯维加斯”少有的军事印迹。如今,已是澳门市民晨练的好去处。
而谈起解放军,不少市民会将解放军驻澳称为澳门真正的“回归”。参加过3次军事夏令营的陈佩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家里的长辈总会念叨这些年“治安好了很多”。“要知道,1998年澳门还发生过一次黑社会的火并呢。”
因此,首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曾称赞驻澳部队在澳门的震慑作用,是“无价之宝”。
这些年,马炜把每一次的军事夏令营和军营开放日看作节日。在澳门市民面前会操、打靶、特种表演时,浑身会有着莫名的劲头。
“有些老人坐着轮椅过来,我们看着市民那种热情的目光,感觉就像看到家里的长辈,我们能保护他们,澳门驻军不是花拳绣腿的军人。”马炜说。
尽管低调,驻澳部队依然一直在聚光灯下,在一次军方安排的采访之后,特首崔世安也曾笑着开玩笑说:“我们澳门的媒体很厉害,肯定会带着放大镜观察你们!”
不久前,一位登山锻炼的澳门市民有些担心地拨通了澳门警方的电话:“解放军在搜山!”在他眼前,上百名军装整齐的官兵疾行在树林山野之间。经过警方与驻澳部队的沟通,这位市民才知道,这只是已在澳门警方备案的一次驻军野外训练。
现在,驻澳部队的每次机动演练,都像15年前刚到时那样,按法律程序向特区政府有关部门通报,并在特区政府《宪报》上刊登公告。由于澳门城市空间有限,驻澳部队的实弹射击、实兵实装演练都要到珠海基地进行。
作为驻澳部队法律办公室主任,温玉发负责与澳门各界的联系与协调。最近,温玉发又在为一部法律的出台忙碌着,每天要接拨几十个电话。“虽然每一部法律背后都会商谈很久,但因为澳门市民和政府总体上是支持的,困难就不多。”
2012年,澳门行政会将氹仔军营旁边一块面积为18858平方米的土地,无偿提供给驻澳部队作为军事用途。“这片土地边上就是一块难得的城市湿地,如果没有政府和市民的理解、支持,我们不可能会有那么好的营地。”温玉发说。
驻澳部队司令员王文介绍,驻澳部队曾6次邀请特区政府官员观摩军事演习和过军事日。“通过交往与合作,驻澳部队、特区政府和驻澳的中资机构都构成了良好的、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
最近,又到退伍季,带了十余年兵的吴志东又要从自己的手上送走老兵了。不曾真正认识澳门的他们,终于有机会从氹仔军营向北走,踏上葡国风情的碎石小路。一条满是手信店、雪糕店、甜品店的街道,被欧洲风格的三四层建筑包围着,那是澳门著名的离岛老街——“官也街”。
在澳门旅游愈发火爆的这几年里,源源不断的内地游客和他们手里的人民币,让这条古老的食街充满了活力。
再向远处走去,他们还能看到十余年前那样的填海造地。在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25.7%的地方,好像仍在孕育一股巨大的活力。而这个被霓虹灯照耀下的军营,也在用不断探索的新方式,继续矗立在这片璀璨的东方赌城。
相关内容:
香港条法众多,媒体发达,驻港部队备受关注,往往更谨言慎行。怎样融入香港这个法治社会,成为头等大事。驻港部队法律处及其下设的新闻发言办公室,是当时全军军级单位中独有的部门。
文/陈之琰 姚忆江 南方周末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驻澳部队隐于市:赌场离军营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