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俄高超声速武器作战样式及防御对策分析

军事 sean 41106℃ 0评论

02 空基助推段激光拦截技术

2016年4月,美国导弹防御局(MDA)表示正计划使用机载激光武器来防御中、俄高超声速打击武器,计划投入2300万美元,开展2项不同的高能激光武器技术,分别为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开展的“二极管泵浦碱金属激光系统”(DPALS)和林肯实验室的光纤合成激光器(FCL)。

(1)林肯实验室光纤合成激光器(FCL)

FCL计划启动于2011年,2012年输出功率实现2.5kW。2013年,利用21个独立的光纤放大器,合成实现17.5kW输出功率。2014年,输出功率达34kW。2015年,利用42个光纤放大器,实现44kW输出功率。2017年,林肯实验室将演示一部功率密度达7kg/kW的30kW光纤激光器。2018年,输出功率达50kW,功率密度达5kg/kW。

(2)LLNL实验室“半导体泵浦碱金属激光系统”(DPALS)

DPALS计划启动于2011年,2013年峰值输出功率达3.9kW,激光器运行时间达4min。2014年、2015年,DPALS的输出功率分别达5kW、14kW,且激光器累计运行时间超过100min,且无任何部件的性能下降。2017年,LLNL实验室将演示一部平均功率30kW的DPALS系统,并计划完成120kW激光武器系统的初步设计,包括增益单元和泵传输系统。2019年,DPALS系统的输出功率将达到120kW,其功率密度达3kg/kW水平。至2019年,MDA将在DPALS、FCL两种方案中“二选一”,继续开展未来助推段拦截激光武器系统研制。

2016年8月26日,MDA发布“低功率激光反导武器演示系统”招标书,旨在开发用于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高能激光反导武器,特别是验证助推段反导拦截作战概念。诺·格公司“全球鹰”无人机、波音公司“魅眼”无人机、通用原子公司“复仇者”无人机等均参与了该项目竞争。搭载激光武器的高空无人机平台的飞行高度约10.7km,远大于目前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正在开展的基于AC-130运输机的“高能液态激光区域防御系统”(HALLADS)的飞行高度。

按照计划,低功率激光武器将于2021年开展飞行演示,远距离激光束稳定性和目标驻留时间测试,确定导弹助推段拦截的可行性。

2022年,MDA计划投产一部300kW激光武器原型机,并在2025年安装到一架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上,开展激光武器助推段导弹拦截试验。

为适应无人机平台应用,机载激光武器需严格控制功率密度。在本世纪初,基于波音747平台的氧碘化学激光武器(ABL)的功率密度为55kg/kW。目前,林肯实验室FCL项目已达40kg/kW,而DPALS项目更是实现35kg/kW。到2019年,FCL“组合光纤激光器”(FCL)和“半导体泵浦激光系统”( DPALS)的功率密度将分别达到5kg/kW、3kg/kW。

美国MDA机载激光武器发展路线图

图7 美国MDA机载激光武器发展路线图

按照MDA的发展路线图,为实现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的载荷需要,机载激光武器的功率密度最少需达到5kg/W,而MDA的目标是实现2kg/kW或更低,以实现高空续航几天或几周。

在助推段导弹跟踪方面,1995年美国空军ABL项目的试验数据表明,光电传感器可用于助推段导弹的捕获与跟踪。对于飞行在10km高空的传感器来说,随着战术弹道导弹爬升至大气层上方,传感器将增加对助推段导弹的截获距离。直径1~20cm的中波光学传感器对助推段导弹的截获距离约600km,而直径20cm的中波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助推段导弹的截获距离可达800km。为了实现360°空域覆盖,载机需在机首、机尾各安装一部光电红外吊舱。

目前,通用原子公司已利用MQ-9“死神”无人机搭载雷声公司“多光谱瞄准系统”(MTS-C)光电红外转塔,完成了多导弹目标精确跟踪演示验证。MTS-B包含短波和中波红外传感器,而MTS-C的长波红外传感器可跟踪“冷”弹体、处于助推段燃尽的弹道导弹、余焰或尾气等,可识别并跟踪1000km范围内的导弹目标。而在利用无源传感器的跟踪演示验证之后,MDA计划在2019年开展激光跟踪试验。

03 天基传感器技术

2017年3月,美国导弹防御局MDA发布了“用于跟踪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天基微型传感器实验”项目公告,主要面向国防领域主要承包商、商业公司、国家实验室、大学及大学附属研发中心等机构征询天基微型传感器实验方案。

MDA计划利用两颗基于模块化设计、开放式系统架构和通用用户界面的50千克级低轨卫星,验证传感器、光学设计、通信和指向精度等。该项目计划于2017年授出一份双星合同,涉及卫星发射、在轨运行等内容,并通过至少两年的弹道导弹防御试验评估其技术性能和作战效能。

该卫星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单星总质量不超过50千克;设计寿命目标为5年,至少为2年;轨道高度不大于1000千米;可接近实时地向地面系统提供跟踪数据,精度能够满足BMDS作战需求;卫星能够安装于通用多卫星适配器上,以分摊发射成本。

美国反导系统拦截弹性能对比

表2 美国反导系统拦截弹性能对比

俄罗斯高超声速武器防御对策

在高超声速武器防御领域,俄罗斯方面目前主要依赖其新推出的S-500防空反导系统与“沃罗涅日”战略预警雷达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类目标进行预警拦截。

沃罗涅日战略预警雷达探测距离可达6000千米,目前其覆盖范围已足以保证俄全方位预警能力。该雷达主要用于探测弹道导弹,可同时跟踪约500个弹道目标,同时可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具备一定的预警探测作用。

S-500系统射程高达600公里,可对10个目标同时发起拦截打击。据称该系统具备多类型目标拦截能力,可对小型无人机、低空巡航弹、高速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有效拦截。该系统将与俄方“沃罗涅日”战略预警雷达一起,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有效防御。

从美国公布的MDA的2018年预算可以看出,在高超声速武器防御方面,美国将考虑整体系统架构平衡性,利用现有传感器、C2BMC系统进行改进、论证,并在技术层面上针对新概念武器、传感器等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此次MDA预算的总体思想是在利用现货技术论证反高超能力的同时,开发关键技术,增强防御能力。在具体装备方面,MDA在2017年3月发布的“用于跟踪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天基微型传感器实验”项目将与2016年提出的增程型“萨德”系统(THAAD-ER)和空基助推段激光拦截技术一起,初步构建了美国天基、空基、地基立体化高超声速武器防御体系。根据MDA规划,美国试图在2019年获得针对大部分高超声速威胁实时预警能力,以确立自身在该领域内的优势地位。而俄罗斯除S-500等少数装备外,俄缺少明确的反高超声速武器手段。近期俄方更多的是进一步增强其进攻性高超声速武器的技术水平,并尽快装备部队,值得我国对此密切关注。

作者:张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 来源:《飞航导弹》2019年第1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俄高超声速武器作战样式及防御对策分析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