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从两次移民潮看俄罗斯的“失血”与“萎缩”

文化 alvin 8840℃ 0评论

甚至,已经有很多学者用“去工业化”来概括当下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俄工业如今贡献30%GDP,这个概括或许并不夸张。

跟过往比起来,这是令人悲伤的变化。

很不幸,这番困窘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在移民层面。苏联时代,人们的迁徙自由再次被限制,而随着苏联解体则又一次出现了大门的突然打开,就像1861年一样,历史开了一个小玩笑。根据俄统计署数字,从1989年到2015年,离俄移民总数为450万,恰与1861-1915年间那第一波数量相等。俄前财长库德林领导的智囊机构“公民倡议委员会”研究认为,真实数字很可能要高出数倍,因为各国官方公布的接收俄移民的数字往往是俄官方数字的好几倍。

而在这一波移民潮中,科技从业者的流失是最刺眼的。苏联政府留下并发展的俄国科技基础在苏联解体以后迅速流失,其规模是惊人的。

根据俄教育与科学部数字,从1989年到2004年,约25000名科学家离开了俄罗斯,约30000人在国外做过临时工作。俄罗斯科学院在去年提交给总统的报告中称,从2000年到2014年,俄基础科学研究从业人员减少了约10000人,技术科学领域从业人员减少了约20000人。这其中,移民离开或赴国外从事中短期研究合作者为大多数。这些还只是官方数字,实际数字被认为要高出数倍。

俄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数学家柳德维格·法捷耶夫2014年称,研究所本有70名博士,但其中40名都已先后移民国外。这是俄罗斯科研机构这些年的常态,眼下俄政府对各科研院所只提供最基本的财政支持,工资支出占到其中的70%-80%,几乎没有任何资金去购买实验设备及原料。

待遇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去年,俄《商业咨询报》专文探讨了该问题,援引时任俄科学院主席福尔托夫的话称,从2013年起,学者、科技工作者移民离开俄罗斯的潮流又开始抬头。文章还揭露了俄科研领域的“潜规则”,项目资金的5%用于学者的研究工作,5%用于发工资,剩下的90%则由项目主管部门官员拿走,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给项目设置障碍。

这篇文章刊发后立即被俄科学院转载到了自己的网站上。

人才的外流只是问题最为突出的层面,资本、年轻人口等许多资源都在后苏联时代源源不断地向外流动。“石油盛宴”过后的俄罗斯经济如此困窘,与苏联解体后的这个慢性“失血”过程直接相关。

历史地看,当下俄罗斯与沙俄、苏联比起来,其萎缩程度是极为明显的。如果说在地缘和军事上它尚维持着大国地位,那么在知识、经济、文化、国际规则制定等领域它已是二流乃至三流国家。

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国家解体进程以及数波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诠释了俄罗斯是如何萎缩的,它们与俄发展层面的实际表现构成了因果关系。无论对俄制度、政策层面做何种分析,一个非常直接的规律都已显现出来:每当俄罗斯真正获得迁徙自由,总会出现大规模的人才和资源流失,而沙俄及苏联时代国力增强时,往往都是执政者禁止民众自由迁徙的时代。

俄罗斯当然不可能回到闭关锁国的时代,但打开国门便意味着“失血”,这说明俄罗斯国内秩序变化始终不能与外部世界同步。不得不说,这提供了思考俄罗斯问题的某种启示。

文/方亮 来源: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从两次移民潮看俄罗斯的“失血”与“萎缩”

喜欢 (4)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