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大小俄罗斯的千年恩仇

文化 rock 11542℃ 0评论

乌克兰的苦难记忆

闻一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述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在乌克兰的各种举措,剖析了乌克兰在苏联国家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揭开历史的“纱布”,露出来的却是血淋淋的过往。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乌克兰人只是处于大国夹缝之中,即便在民族主义兴起之后,有了民族的认同,他们也没有办法建立国家,大俄罗斯主义已经深植于苏联领导人的意识之中。

即便乌克兰作为独立的加盟共和国,也必须要服从于苏维埃中央和俄罗斯的利益。在苏联建立之后的20年间,乌克兰深深地嵌入到了苏联历史之中,尤其是不断出现的饥荒,构成了乌克兰人的苦难记忆。

作为加盟共和国,乌克兰成为一个国家,但是,基辅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和谐,相反,乌克兰只是苏联的边疆地带。在苏联建国的过程中,乌克兰承担了血与火的代价。乌克兰是内战的战场,除了邓尼金的白军之外,还有马赫诺的起义军,战争过程中暴力不断螺旋上升,普通民众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除此之外,“契卡”在乌克兰的肃反以及余粮征集制,对乌克兰来说是一场浩劫。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两位苏联军政领导人的意见并不合,乌克兰首先成为他们个人政争的角斗场。在革命建国的思维之下,粮食的供应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在苏联领导人的思维中,乌克兰是有粮食的,之所以征缴不上来,是因为富农、资产阶级分子的破坏,为了对付革命的敌人可以使用非常手段。

所谓的余粮征集已经完全扭曲,成为把所有的粮食都要征缴上来。即便列宁知道这种杀鸡取卵的征粮方式是不道德的,那又怎么办呢?必须要保证苏联红军的生存,还有就是城市居民的吃饭问题,为了政权的生存而要牺牲掉乌克兰的农民。无论列宁时期还是斯大林时期,乌克兰频频遭遇大饥荒,数百万人被饿死,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居然无法养活自己的人民。

纪念乌克兰大饥荒

当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之后,这些苦难记忆就成为激发民族主义的作料。乌克兰的内乱不只是国家内部的意见分歧,而是一场具有地缘政治意义的长期冲突。

如闻一先生所言,“这里的冲突不是擦枪走火的冲突,不是小打小闹的示警冲突,而是争夺生存空间的血肉拼搏,是重分世界政治地图的枪炮对垒,是孕育更大谋划的硝烟弥漫。”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大小俄罗斯的千年恩仇

喜欢 (3)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