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郭衍莹:浅谈对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的三个认识误区

军事 rock 3092℃ 0评论

误区之二:高超声速导弹目前无法拦截。

解读:地面反导系统有无拦截高超声速导弹的能力,最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雷达有无跟踪、锁定高速以及机动飞行目标的能力;二是拦截弹有无高于目标的机动过载能力。

这也是个误区,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有矛必有盾。矛和盾(攻击和防御武器)从来就是相生相克的。不会有所谓的“终极武器”,不管是矛还是盾,它都会有自身软肋。譬如“匕首”导弹,尽管俄罗斯领导人亲自出面说它可以穿透当今世界任何一种防御系统,但国内外一些专家还是有根有据地指出了它的一些软肋。从图2来看,“匕首”其实是一枚从俄制“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发展而来的“空射型弹道导弹”;它的大部分飞行时间和弹道导弹一样(弹道可预测),只在飞行末端依靠弹体尾部几片小鳍片作了一点对准目标的机动飞行。但其机动性与再入的弹道导弹弹头的机动性相比,水平并无多大差别。但它也算不上是巡航导弹体制,因为它靠飞机射出后获得初速(最大可至米格的极速,约马赫数2.8),之后启动导弹自身的发动机(注意是一般的固体发动机,不是冲压发动机)继续加速飞行,而不是作滑翔飞行或巡航飞行。所以在“匕首”的飞行末端,肯定有一段速度已下降而又不能显示多大机动飞行能力的时间,地面防御系统方如果能利用好这个“软肋时间”,就有可能大大增加拦截的成功概率。前一时期,乌军声称用“爱国者”导弹系统拦截了“匕首”导弹,从原理上讲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

2

图2: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和“匕首”高超声速导弹气动外形比较

一些业界专家认为,地面反导系统有无拦截高超声速导弹能力,最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雷达有无跟踪、锁定高速以及机动飞行的目标的能力;二是拦截弹有无很高的机动过载能力(必须高于目标的机动过载能力)。其实新型雷达(例如脉冲多普勒体制)跟踪一般高速目标(弹道基本上是固定的)难度并不算大,一般第三代以上地空导弹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能力。原因正如前述导弹的轨迹可以预测和外推。譬如俄罗斯官方曾宣布,它的S-300系统可拦截速度达2.8km/s(约马赫数10)的目标;它的S-300-2和S-400可拦截4.8km/s(约马赫数16)的目标;它的S-500可拦截7km/s(约马赫数23)的目标。“爱国者-3”虽无官方数据,但一般认为其水平大致和S-300相当或稍高。要拦截速度为十几个马赫的高速目标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可要拦截超高速+变轨机动飞行目标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从技术层面上讲,要跟踪这样的目标,首先地面雷达接收机必须是宽频带;能无失真地接收和处理各种突变信号。例如“萨德”系统的火控雷达AN/TPY-2,带宽是“爱国者”系统的167倍(此系官方数字;见航天208所编的《世界航空反导导弹手册》),大约为2GHz左右。它有一定的跟踪高速+机动飞行目标的能力,因为它能无失真地接收和处理目标在机动飞行时产生的各种突变雷达回波(“萨德”这一能力往往被一些媒体忽视),同时还具有目标识别(分辨真假弹头和诱饵)的能力,当然研制起来也有很大难度,似乎至今没见有类似水平的相控阵雷达。另外,“萨德”的拦截弹即使飞至100千米以上大气层内外时,仍具有较高的机动过载能力和碰撞杀伤目标(kkv)的能力。不过对付机动性有限的“匕首”不需要有多大的带宽,所以,“爱国者”系统从原理上讲确实存在成功拦截的可能性。

当然,“盾”的方面也会存在软肋,美俄的反导拦截系统都有其各自的问题,易被“矛”方抓住突破,此间不再展开探讨,如果读者有兴趣,我可以单独整理成文。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郭衍莹:浅谈对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的三个认识误区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